羅小明 作品

第五章:曹文詔(第2頁)


 整個騎陣一片寂靜,所有的人都已經是恢復了鎮定。


 馬槊輕振,劃破長空,帶起了一陣清越的錚鳴之聲,穿過了無數雜亂的聲響傳入了眾人的耳畔。


 曹文詔雙腿踢動馬腹,座下披帶著半身馬鎧的駿馬微微晃了一晃頭顱,隨後邁開四蹄向著前方小步跑動而去。


 戰馬四蹄翻動,塵土飛揚,逆風迎面襲擊而來,所有的家丁騎兵皆是同樣伏鞍躍馬,跟隨在曹文詔的身後。


 分隊、合攏、列陣幾乎在轉瞬之間便已經完成,這些東西他們早已經爛熟於心。


 隨著馬上騎士的策動韁繩,一匹又一匹戰馬埋下了頭顱,一排接著一排齊步跟上,開始啟動小步奔跑。


 上百名家丁騎兵,六人一排,共列十九排。


 前四排家丁,除去最前排家丁手持長槍之外,其餘三排皆是左手握韁繩、右手持刀,刀背皆靠於右肩。


 而後一眾家丁,皆是手持弓箭,陣線略微散亂。


 明朝邊軍發展至今,主要以軟弓長箭、快馬輕刀為主,持槍持矛的騎卒在軍中只佔了極少數。


 明朝邊軍使用的大多為開元弓,所謂的“軟弓”,其實是相對於步兵用的重弓而言


 戰馬奔馳之間射擊,戰馬顛簸對瞄準、發力的影響尤為巨大,使用軟弓可以保證士即使在馬背上受到影響也能將弓開滿,以保證威力。


 長箭,顧名思義,即加長的箭矢,使用長箭可以有效避免開弓過滿而導致拉距超過箭長。


 一旦出現箭拉過弓身的情況之時,便會有毀弓、傷手的危險。


 快馬輕刀兩者相互結合,明朝邊軍基本沒有什麼重裝騎兵,就算是裝備馬鎧也只是裝備輕便的半甲,主要是以速度取勝。


 這並非是退步,而是因為需求的演變,畢竟一直以來明軍的主要對手是根本沒有多少甲冑的蒙古騎兵。


 輕便的刀在馬上的確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依靠腕部力量進行靈活的單手揮舞,可以在馬背上進行一些複雜的動作。


 騎兵交鋒,勝負只在轉瞬之間,誰能夠更快的使用武器,誰的勝算就更大。


 雖說騎槍更長,也能夠在騎戰之中取得優勢,居於前陣的騎兵多使用長兵,但是更多人還是選取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