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靈駟玉 作品

第1082章【無主之地先佔位,一本萬利還穩定】(第2頁)

    田嘉奕恍然:“也對,我忽略了發射窗口,那確實不能動。”

    這要是錯過了可就不是七八個月,而是七八年,這麼長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物,變數也非常大。

    土星探測計劃是非常複雜,要經過極為周密的計算,要把探測器送到土星可不是直接就飛過去,這一點人類目前的技術根本做不到。

    攬星九天工程的土星探測項目的大體流程是,先把探測器送到地球軌道上並且待命,再進行二次燃料物資補給,期間都是無人化完成,然後就開始變軌藉助地球的引力彈弓效應把自己甩出去。

    被地心引力甩出去之後也不是直奔外太陽系的土星,而是先朝著內太陽系的金星飛去,並且需要兩次飛躍金星,因為探測器在飛往金星的時候也在繞太陽運行,等到飛向土星的時候又能遇見一次金星,所以可藉助金星的引力彈弓效應獲得兩次免費的加速度。

    在第二次飛躍金星被甩出的時候正好卡著時間點再次遇到地球,因為地球軌道在金星之外圍繞太陽公轉,再次飛向地球並利用引力彈弓效應被地球甩出去進一步獲得第四次免費的加速度。

    之後就一路向著木星飛行,中途不會與火星碰面,而且火星引力小,藉助引力彈弓效應獲得的加速度有限,關鍵是時間窗口也不允許。

    在飛抵木星之後,探測器會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進行減速,引力彈弓效應是既可以獲得加速度、也可以獲得減速度,還能改變速度的方向。

    如果不借助木星引力進行減速,到時候飛抵土星時就無法正常泊入土星軌道,探測器無法被土星引力捕獲,直接擦肩而過後就會向著深空飛去,再也拽不回來。

    當然,也可以利用探測器攜帶的燃料減速,但這樣就虧死了,到時候就算泊入土星軌道,剩餘燃料也維持不了探測器運行工作多長時間。

    耗費幾百億巨資開啟的一趟歷時近七年的單程旅途,飛行30多億公里的旅程好不容易來一趟土星,要是隻能工作十天半個月,這是不能接受的。

    而探測器工作的時長是與攜帶的燃料息息相關,所以儘可能要在飛抵土星的路途中少自身燃料消耗,這樣到了土星後的工作時長就越長。

    按照團隊的設計壽命,探測器飛抵土星要保證帶過去的燃料可以正常工作15年,那麼遠的距離,接收太陽能指望不了多少,所以得用核裂變動力燃料才能支持15年的運作。

    換句話說,土星探測器從發射升空到最終退役的總時間週期是22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等到探測器退役之後,全新且更為先進的第二代探測器也已經在飛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