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靈駟玉 作品

第410章【“天空之鏡”計劃】(第2頁)

  這時,寧興慶指著垂直的兩條線段的末端處說道:“在末端位置放兩面反射鏡把激光給反射回來,這兩束反射回來的激光重新經過這個半透鏡匯聚成一個方向,於是兩束激光就會產生干涉條紋。”

  ….說到這裡,寧興慶回頭看向方鴻等人又道:“因為光本身也是一種波,所以就像水波一樣,如果兩個波疊加在一起,兩個波峰或波谷相遇的部分會得到強化,而波峰和波谷相遇的部分就會相互抵消,從而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可以想象成兩隻手在平靜的湖面拍打時形成的水波紋。”

  “干涉現象是極為靈敏的,只要兩束激光的位置稍微出現一點點細微變化,波峰和波谷的相對位置就會產生改變,從而使得干涉條紋也會產生明顯改變,所以就可以利用這種現象來進行超高精密度的距離測量。”

  寧興慶再次回頭比劃著黑板上的畫的線段說道:“具體來說就是如果反光鏡和光源的距離產生了一丁點的變化,那麼反射回來的光,其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就變化了。”

  寧興慶繼續道:“而兩束光因為相互垂直,如果引力波經過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受到引力波的影響必然不同,那麼距離變化就不同,不一樣的距離變化會讓兩束重新匯聚的激光產生干涉條紋的變化,據此即可判斷是否發現引力波。”

  言及於此,寧興慶把原理講完了,基本上也把激光引力波干涉天文臺的工作原理科普式的簡答介紹了一遍,講得非常通俗易懂。

  末了,虞秋看先寧興慶問道:“寧教授,我想知道打造激光引力波干涉天文臺,國內是否已經可以技術上完成自主化?”

  寧興慶肯定地點頭:“技術上沒有問題。”

  顯而易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投錢搞,花那麼多錢就為了證明愛因斯坦在一百年前的一個預言,怎麼都覺得不合算,所以根本沒人感興趣。

  一方面這種科研項目和普通大眾離的很遠,很難得到和理解,頂多就在項目計劃宣佈時會圍觀一下,另一方面也是部分領導未必完全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和意義。

  說白了就是基礎研究在很多時候得不到認可。

  這時,與會的李康校長說道:“虞女士,這個科研工程規模極為龐大,至少也要上百名科學家和多方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實現,上百名科學家團隊也許還是保守預估的。”

  言外之意就是新城大學的科研力量還不夠,肯定是搞不定的,這一點李康沒有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