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千古 作品

第2501章:李牧VS高昂,楊廣未戰先慫(第2頁)


若是其他人的話,劉裕肯定是拂袖而走,連聽都不會聽後面的話。

但勸他放棄的人乃是蘇秦,是輔佐他洗刷恥辱的智囊。

他的諫言,劉裕就算在怎麼不喜,也必定要聽到最後,因為他知道蘇秦肯定是為他好,也肯定考慮的比更多更全面。

“軍師,現在漢中三郡就是嘴邊的肥肉,幾乎唾手可得,如此良機,你竟勸本王放棄?”劉裕一臉的難以置信。

“主公,取漢中三郡雖易,可取了之後對我軍的幫助,卻並沒有在李唐手中大。”蘇秦不緊不慢道。

“軍師此言又是何意呀?

漢中、上庸、新城三郡,共有人口有六七十萬。

我蜀國若能得到的話,既能完善北部防線,又能增加人口兵丁,乃是兩全其美。

軍師為何說好處沒有不取大呢?”

劉裕再次露出不解之色,蘇秦卻解釋道:“主公,漢中是李世民的起家之地,李唐在漢中根基深厚。

故,取漢中易,消化卻不易。

況且,就算得到漢中三郡,我國的實力雖會增強,但能強的過大秦嗎?

反之,不但會徹底失去李唐這個盟友,還會直接面對大秦的兵鋒,遭到大秦無休止的針對打擊。

主公,李唐就是前車之鑑吶。

昔日的李唐何其強盛,連誅楊堅、滅西羌、敗劉季、退南蠻。

可在被大秦盯上之後呢?

短短數年時間,不但三十萬精銳折損殆盡,並且還徹底丟了關中之地。

如今的蜀國雖強,卻也並不比巔峰時期的唐國強太多,此時直面秦軍頗為不智呀。

不如讓李唐繼續保留漢中,讓李唐成為蜀秦之前的屏障。

李世民戰死關中,秦唐之間的仇恨,已然無法化解,註定為敵。

不取漢中,讓李唐頂在前線,和大秦死磕,以消耗雙方,我蜀國在後方潛心發展,壯大國力,豈不更好?”

聽到此言,劉裕沉默了,他並不是沒想到過這點,只是他一點都不看好李唐,也不認為李唐能保住漢中,所以才更想直接佔領漢中。

“軍師之意,本王已經知曉,可軍師想過沒有,若是李唐守不住漢中呢?

一旦漢中被大秦所得,對我蜀國而言,可就是滅頂之災了。”劉裕嚴肅道。

蘇秦則道:“這也是不取漢中最大的風險所在,因為咱們並不知道,沒了李世民和李元霸的唐國,還敢不敢戰。

不過在下認為,高中易守難攻,李唐損失雖大,但有我軍支持的話,收住漢中應當是不成問題的。

取漢中雖穩妥,但以蜀國一國之力在漢中抗秦,絕對不如蜀唐兩國合力抗秦輕鬆。

其中利弊,還請主公思量。”

蘇秦這話算是把劉裕給問住了,他之前雖也都想到了這些,但卻沒想到這麼細,如今看來確實是他想見到了。

對於現在蜀國而言,取漢中勝在穩妥,蜀國的實力也能快速上升,卻不利於抗秦大業。

不取漢中,雖有一定的風險,但對於抗秦而言,顯然是更加有利的。

其中利弊,劉裕一時也無法拿捏,必須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這個問題劉裕整整想了一夜,一宿都沒睡,也依舊南下決斷,於是招來徐庶、王累、田光等人商議。

這些人的謀略雖都不如蘇秦,但也能給劉裕提一提意見。

結果除了徐庶支持蘇秦外,王累和田光都勸劉裕,不要將希望寄託於他人,還是直接吞併漢中最為穩妥。

就在劉裕為吞併漢中猶豫不決之時,作為先鋒進入涼州的李牧,也和隋軍正式交手。

李牧率三千飛熊軍,經右扶風,過蕭關,明著萬北地郡而去,可實際卻是在迷惑隋軍,真正的目的地其實是安定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