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南山 作品

第219章 寶船

 第219章 寶船

 對於販賣榷場入場名額的事,趙郢其實一直有在考慮,只是限於自己的身份和人設,有點不太適合直接出面。

 畢竟,剛毅勇武,仁而愛人的皇長孫殿下,怎麼能如那些滿身銅臭的商賈一般,眼睛都鑽到錢眼裡去呢——

 自己現在要的是名聲,販賣名額,搜刮民財這種事,怎麼能沾邊?

 史祿出面就很合適!

 始皇帝的御用管家,負責為始皇帝斂財的忠實鷹犬,心黑一點怎麼了?

 就很合理!

 趙郢雲淡風輕地擺了擺手。

 “史少府謬讚了,我也不過是拾人牙慧,隨口提醒一句罷了——開源節流,為國斂財,這些重任,還要靠你們這些能臣幹吏出謀劃策……”

 做大事而不居功,皇長孫殿下,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謙虛啊。

 別人不知道,身為始皇帝的個人管家,史祿卻很清楚這些時日以來,趙郢在背後立下的功勞,很多大事背後,都有這位皇長孫殿下的影子。

 但人家就不爭不搶,也不居功。

 這份心性修養,比之古之賢者,也不遑多讓,難怪陛下對這位年僅十六的皇長孫殿下如此看重啊。

 陛下也不彰顯殿下的功勞,大概是對殿下的一種考驗吧?

 史祿覺得,自己身為臣子,要善於體會陛下的良苦用心。

 於是,兩個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的人,很有默契地達成了共識,對於這種販賣准入名額的事,閉口不談。

 少府這邊的造船廠,修建在渭水邊上,規模並不算大,始皇帝所需要的海船,主要在南海郡,南海郡原本屬於吳越之地,南方水澤,水軍強大,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能建造出載重六十多噸的樓船。

 始皇帝統一嶺南之後,就勢在嶺南開設了規模巨大的造船作坊。

 徐福歷次出海,所用船隻大多出自此處。

 不過,趙郢要做的就是個試驗,總不能再眼巴巴地跑到南海郡去親自造船。

 見少府史祿親自帶著皇長孫殿下過來,造船作坊的左右監丞,領著一群低級官吏,快步迎出來見禮。

 趙郢笑容親切地上前親自扶起前面的左右監丞,然後又對著其餘的低級官吏頷首為禮。

 “諸君不必多禮,你們終日在此,為我大秦打造船隻,不求名利,勞苦功高,辛苦了……”

 趙郢一句話,差點把這些低級官吏的眼淚都給說下來。

 這麼多年來,除了皇長孫殿下,誰體諒過他們這些低級官吏的難處,誰念過他們這些低級官吏的功勞?

 大秦賞罰分明。

 但也苛刻。

 所有的工匠,都必須在自己負責的部件上簽名,實行嚴格的倒查追責制度,所有的官吏,都必須對自己負責的部分負責,盡心盡力,也不過是完成任務罷了,若是出現點紕漏,等著他們的就是嚴厲的處罰。

 法家飽受牴觸的地方,也就是如此,它嚴酷周密,在法家的眼中,所有人都是大秦這個龐然大物上面的一環,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視人如物,都必須按照秦律,嚴絲合縫地跟著這個龐然大物運轉。

 這樣的政策,在關中一隅之地還好說,有強大的國家力量震懾,朝廷的力量能輻射到所有的角落,秦地的百姓,經過上百年的變法,也早已經習慣了這種循規蹈矩的生活。

 但秦朝統一全國之後,要把這一套用一百多年的時間證明正確的政策,複製到全國,那就必然要出問題啊。

 能維持到現在,還沒有崩盤,都只能說是一個奇蹟。

 有時候,趙郢都覺得,始皇帝就是這個國家的定海神針。一旦這根神針倒下,後續者無法掌控局面的話,湧動的暗流,就會變成吞噬一切的滔天巨浪。

 就如同眼前的這群低級官吏,趙郢只是學著後世的傳統,簡單地問候了一句,就已經讓這些人心生親近了。

 “臣等卑賤下吏,盡忠職守而已,不敢言功——”

 左右監丞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答對十分得體。

 得知趙郢是過來指導造船工作,指揮大家打造新式大船的,這些老工匠不由怔了一下,左右監丞也有些傻眼,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道。

 “殿下,小人斗膽冒昧地問一句,這造船——您以前學過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