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伊薩與恆北承宣布政使司!

 一個月後,崇禎挑選了大大小小三百餘官員前往鵬茄羅國與三宣六慰。

 而這兩地也經過崇禎與內閣商議,這兩地徹底更名。

 鵬茄羅國更名為恆北承宣布政使司。

 之所以叫恆北承宣布政使司,主要是根據鵬茄羅國的地理位置,恆河途徑鵬茄羅國北部,由此改名恆北。

 其實現在大明的諸多承宣布政使司的名字,傳承基本上都是這麼來的!

 比如山東,在太行山以東,故而稱之為山東,山西在太行山以西故而稱之為山西,河南在黃河之南故而稱之為河南。

 三宣六慰則是合併為伊薩承宣布政使司。

 伊薩承宣布政使司,其實伊薩承宣布政使司比恆北承宣布政使司要大的多,幾乎可以說是兩個這麼大。

 地處遼闊,也為起名增加了不少的困難。

 因為這些地方水系豐富,山巒山脈就更加不用說了。

 最後,崇禎和內閣大臣們商議,既然是平定東籲王朝,重新收回三宣六慰,那麼就用東籲王朝的前身南甸宣慰司境內最大的兩條江來命名。

 伊諾瓦底江,薩爾溫江。

 這兩條江各取一字,合為伊薩承宣布政使司!

 這也象徵著從此東籲王朝,三宣六慰成為過去,成為大明的一部分!

 此地徹底結束土司自治!

 至於這兩省下面的州府其餘名字,則是由大明派遣的官員進入各地以後,再行呈報改名。

 如果這要是讓崇禎和內閣幾個大臣來議的話,怕是一年也說不完,什麼事情都不用幹了。

 崇禎除去派遣了官員外,還調集了曹文詔部入駐恆北承宣布政使司與伊薩承宣布政使司!

 因為曹文詔肅清陝西賊軍匪寇,大明沿海有功,封為恆伊總督,總領恆北承宣布政使司與伊薩承宣布政使司的軍務,負責邊防,剿匪安民等事宜。

 崇禎之所以派遣軍隊,其實也還是有很多的不放心,畢竟,這兩地剛剛劃入大明治下,王化未開,崇禎擔心朱慈烺的新秦軍一撤,兩地的土司就造反。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大明雲貴等地就有很多的土司,根本不服朝廷官員治理,搞得歷朝歷代都很頭疼,最後沒有辦法,就讓各地土司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