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白桿兵的輝煌戰績!

 其實,薩爾滸之戰,明軍雖然大敗,甚至是被韃子以少勝多,努爾哈赤以六萬騎兵,對戰十一萬明軍,大勝! 

 可是,戰爭成敗的因素,從來不是以人數來決定的。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大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十一萬大軍全部是臨時拼湊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 

 可想而知戰鬥力如何! 

 其次,明軍幾乎沒有什麼騎兵,少量騎兵。 

 這也是一個原因。 

 而後來滿清坐江山之後,為了渲染努爾哈赤的勇猛,以及政治因素,無限誇大薩爾滸之戰。 

 他們要渲染出明朝腐朽不堪,虐殺百姓,軍隊不堪一擊,滿清朝氣蓬勃,代表正義,所以,滿清才能夠入關,殺的明軍一潰千里! 

 這是政治上的手段而已。 

 薩爾滸之戰,滿清騎兵大勝,勝的是整個大局! 

 事實上,在局部戰爭之中,並非努爾哈赤勇猛,韃子騎兵無敵。 

 而是藉助大明軍隊各地調來這一因素,努爾哈赤採取以點破面的戰略,以多攻獨的戰術,才贏了這場戰爭! 

 以多攻獨,顧名思義,就是努爾哈赤的六萬大軍,不是跟大明十一萬大軍硬剛的,而是找準一部,以騎兵機動性,擊潰,再擊潰的戰術。 

 因為明軍都是從各地調來的,配合並不協調,所以才導致大敗。 

 當然,這也並不否定努爾哈赤的戰術才能,很成功。 

 不過,在這樣的戰爭裡面,卻有一支軍隊抗衡過韃子騎兵! 

 那就是渾河之戰! 

 努爾哈赤在攻陷盛京之後,一支前來支援的明軍,非但沒有撤退,反而積極進攻! 

 這支軍隊就是由江浙三千戚家軍與四川四千白桿兵組成的明軍,列陣渾河兩側。 

 努爾哈赤率領兩萬騎兵,先是攻四川白桿兵,而四川四千白桿兵堅守兵營,以少擊多,根據史料記載,擊落韃子騎兵落馬者二三千人。 

 讓韃子損失慘重。 

 要知道,在當時韃子就已經有了,女真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稱號! 

 以兩萬韃子騎兵,攻四川四千白桿兵,全部是山地步卒。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支四川白桿兵沒有後援,沒有物資的支援,軍餉就不說了,連糧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