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老大爺 作品

第173章 陳登拜父


 陳登根本不知道這次擴軍,原本就是將他排除在外的。

 若是沒有陳登這次所請,就算陳登後來知道了,也不過些許小事,無傷大雅。

 可現在陳登主動開口,劉備就不能不慎重對待,否則是有可能會導致自己這位重要心腹離心離德的,這是劉備絕對不願意看見的。

 哪怕概率只是百分之一,劉備也接受不了。

 劉備迅速做出決斷,面帶笑意,拉著陳登坐在自己身邊:“元龍,此次請你回來,就是情況有變。”

 陳登面容一整,能讓劉備說出這話的狀況,顯然不可小覷。

 劉備繼續說了起來,將廣陵攻防戰,孫策偷襲丹徒得手,橫掃吳郡,江東發生鉅變,劉繇和劉表先後派來了使節,尋求結盟,以及自己在豫州援救陳逸,義釋郭貢等一系列的事情敘說了一遍。

 最後才說道:“因此,廣陵那邊希望能夠擴軍至兩萬,否則他們恐怕只有自保之力,而無力援助劉正禮了。”

 巨大的信息量一下子讓陳登有些蒙圈,他在琅琊只是聽說了徐州軍成功收復了廣陵,而且還只用了一半的兵力,剩下的主力去了豫州,和豫州刺史郭貢打了一場。

 就連郭貢表奏臧霸接任任城國國相,劉備想要安排田豫、牽招分別去魯國、沛國擔任國都尉的事情,都是劉備剛剛所說。

 “原來如此。”

 陳登眼睛亮晶晶的,閃爍著精芒,讚歎道:“明公果真乃當世英雄,救援魯國,義釋郭貢,真乃王道也。”

 劉備老臉微紅,他接到魯相陳逸的求援時,心裡可委實沒下定決心,只是隱約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遇。況且如果不是好大兒給力,能夠以偏師拿下廣陵,自己這會兒說不定都還在廣陵城下頓兵,如何有餘力去救援陳逸?

 可陳登不知道這些,他的讚歎語出真心,目含欽慕,是真以為劉備是算無遺策了。

 劉備有些心虛的話歸正題道:“因此,今年擴軍壓力實在太大,故而暫時不曾考慮過琅琊軍和琅琊郡兵。這一點,還請元龍多多包涵。”

 陳登聞言,頓時微帶不滿道:“明公何出此言,登乃明公下屬,為明公分憂解難,乃是登之職責所在。”

 劉備吃陳登懟了一通,卻是絲毫不介意,反而還有些開心。

 陳登思索了片刻,抬頭道:“明公,武水河谷位置確實極為重要,眼下兗州曹呂相爭,顧不上我等,又有陶公遺澤以及宣高人脈,故而有爭取的機會。”

 別看臧霸是在徐州發家的,可他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兗州人。而且他的家鄉,正是武水河谷往琅琊郡方向的出口華縣。

 臧霸家在華縣世代為長吏,他父親更是有恩澤於華縣人,當時被泰山郡守下獄,華縣許多人曾為臧家抱不平,直到現在都有遺恩。

 陶謙主政的時候,也曾經成功拿下過費國縣和華縣,也留有不小的親徐勢力。

 正如陳登所言,此時若是動手,大有可能輕易得手,佔為己有。

 可錯過了這個時間點,等曹呂一旦決出勝負,那時候動手的難度倍增,還要面對曹操和兗州的壓力。

 陳登慷慨陳詞,不惜承諾道:“明公,登可自籌兩千人的口糧軍械,只求明公給我琅琊兩千新增編制,登必得費國、華縣而獻明公。”

 “元龍,何須如此。”

 劉備連連搖頭:“你我君臣,肝膽相照,何須如此?你此番所請,也是為我徐州考慮,備豈能不知?”

 很多人懷疑劉備是個腹黑小人,可其實這位特別容易上頭,而且一上頭就有些不管不顧。

 當年鞭撻督郵是如此,平原會刺客還是如此,收留呂布是如此,拒絕劉表讓賢荊州依舊是如此。

 這會兒劉備豪氣上頭,直接誇口道:“四千人而已,何須元龍再費心籌措,備全答應了,元龍此番回去,便可召集人手,糧食可自今年夏收、秋收中截留部分,軍械衣物,備從郯城州府中給你調撥。”

 陳登頓時大喜,可歡喜過後,還是猶豫的勸諫了一句:“明公對登之愛護,登感恩懷德,只是四千人可不是小數目……。”

 四千人的編制確實不是什麼小數目,光是口糧就需要十二萬石一年。

 這可不是農民,農閒時可以縮減口糧。

 相反,在戰時士卒反而會吃的更多,而且不但要增加餐次,還要增加蛋白質的供應。

 這還僅僅只是口糧部分,還要供應四千人的被服,軍械,營地等等開銷,

 以被服為例,一個士卒至少需要布衣200文,褲子500文,麻鞋30文,麻襪10文,算上換洗,最少要兩套。

 即便如此,這樣一套行頭下來,哪怕以成本價格計算,一個士卒光是被服這一項,就需要一千五百文。

 這還沒有提被褥和冬日衣服,這兩樣可是更貴。

 東漢時代沒有棉花,只能靠布帛絹絲層層堆迭,富人會在絹絲之間填充蠶絲以及蠶絲絲絮以此保暖,而窮人就只能填充稻草保暖了。

 被褥一條就要

四百文,冬服更是需要六百文。

 如果再算上六百文的東漢制式軍刀以及六千八百文的鐵甲,這四千士卒就需要差不多四千萬錢。

 即便不配盔甲,也需要一千兩百萬錢。

 養兵之靡費,可見一斑。

 “不用再說了,此事就這麼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