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老大爺 作品

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


 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

 “退兵。”

 孫策出乎意料的開口了:“廣陵拿不下來了,在這裡糾纏,只會損兵折將,徒讓劉繇得勢。”

 孫策站起身,走到楊弘跟前,神情認真的對他說到:“我們已經拿下了江都,橋子盛大軍已經匯聚厲陽,既如此,我們為何不從江都偷偷撤兵,潛越大江,背後奔襲牛渚,而讓子盛從正面出兵,前後夾擊,可破劉繇。”

 “比起死磕廣陵,如此不是更好嗎?”

 在孫策剛喊出退兵的時候,楊弘本能的就想要斥責對方。

 可隨著孫策後續的計劃托盤而出,在場眾人都陷入了沉思。

 無他,蓋因孫策的計劃確實有可行性,而且經他們分析判斷,成功的可能性還不小。

 本來袁術和劉繇所謂的和睦,就只是在打默契牌,並沒有真正的協議。

 就算突襲劉繇,也算不得背盟。

 況且孫策很清楚,廣陵是堅城難下,而江東只要突破了江防,那就是破了殼的雞蛋,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孫策的提議,讓在場眾人有些怦然心動。

 尤其是橋蕤。

 別看橋蕤是袁術親自委任的大將,統兵兩萬,是在場諸將中實力最強的一人。

 可他其實是孫策的迷弟,崇拜者。

 早年孫策剛去投奔袁術的時候,橋蕤、張勳等人就同孫策交好,對他很是推崇。

 後來攻打廬江,橋蕤也心甘情願的自降身份,跟在孫策身邊聽命。

 可以說橋蕤對袁術是道義上的忠誠,對孫策卻是為其魅力所征服。

 現在自己的偶像拿出來這麼一個比原有計劃明顯要好上許多的備用方案,橋蕤第一個就想要支持。

 只是無奈這次來之前,袁術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不許自作主張,一定要聽從長史楊弘的命令,否則他早出聲支持孫策了。

 一旁的吳景和孫賁也都意動,畢竟誰也不想把手底下的精銳拿去填廣陵的坑渠。

 楊弘看看橋蕤,又看了看吳景和孫賁,最後選擇了退讓了一步:“此事容我上報,爾等還需先依命而行,先行兵發廣陵,否則軍法從事。”

 楊弘本來就不可能立刻同意孫策的提議,現在雖然還堅持要求孫策他們出兵,卻已經答應將孫策提出的新方案上報給袁術,這已經超過了孫策的最低要求,自然得服從命令。

 江都此時已經匯聚了整整三萬五千人馬,其中吳景部曲六千人,孫賁部曲八千人,孫策部曲六千人,橋蕤統領的袁術本部兵馬一萬五千人。

 隨後眾將領議定,留下五千本部兵馬,駐守江都,運輸糧秣,其餘三萬人馬,整備三日,出兵廣陵。

 若是有機會拿下廣陵,必定全力以赴。

 楊弘這才滿意而歸,回壽春覆命,同時將孫策的方案帶回給袁術,請他定奪。

 *********

 劉備這一邊,劉封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老老實實的跟劉備坦白了。

 “你是說,有條暗道可以直通江都?”

 劉備和劉曄聽了之後,先是同時大喜,可隨後神情卻不一樣了。

 劉曄自然是跟劉備進言道:“明公,此乃是天賜良機,如此一來,公子可在南線單獨擊敗袁術軍,如此一來,主公便可扶持陳公回沛國就職也。”

 劉曄想的自然很美,劉封在廣陵一邊守住廣陵城,一邊再遣一軍偷襲江都,這可就直接抄了袁術軍的後路,就算袁術軍走陸路朝堂邑後撤,也免不了損兵折將,更重要的是短期之內,是沒有機會再次進攻廣陵了。

 因為失去了江都,就意味著袁術軍失去了大江補給線。

 純粹靠陸地補給的話,不但消耗是水路的三五倍,更要動用大量的人力轉運。而現在恰恰是夏收的時間,如果這時候動員農民去運輸輜重,那下半年袁術軍靠什麼吃飯。

 袁術軍一旦敗退,堂邑雖然是條退路,但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堂邑支持不了數萬大軍的糧食供應,袁術軍最後只能退回九江郡內。

 如此一來,廣陵就可以和東城像兩把鉗子,鎖住袁術軍的主力部隊,讓其不能自由運動。

 一旦袁術無力干涉北面,那麼劉備就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在魯、沛兩國大做文章了。

 可劉備想的卻不一樣。

 魯、沛兩國的地盤雖然誘人,但卻高不過他的寶貝兒子。

 劉備很認真的思考了之後,鄭重其事的對劉封說到:“此事不可,為父不許。”

 “父親?”

 劉封雖然用的是疑問句,但心裡卻早有預料。

 “你部總共只有八千人,如何再分別軍偷襲江都?”

 劉備沉著臉色繼續說到:“就算我讓國讓調撥兩千人給你,那也太險了。江都別軍若是行動失敗,很可能回不去廣陵,只能折返高郵,到那時候,袁術幾萬大軍就能全力圍攻廣陵,伱只有數千人馬,城池又是新附,萬一出點什麼岔子,

你讓為父如何是好?”

 “此事我必然不允,爾等無需再勸。”

 劉備直接把話堵死,表示沒得談了。

 劉封也就徹底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