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老大爺 作品

第143章 廣傳四方


 第143章 廣傳四方

 孫策軍此時正在後撤的路上,這一次若是說收穫,那肯定是相當不俗的,他們搬走了廣陵郡府中最為值錢的兩成多的財貨,隨意估算了一下,就超過了兩百萬錢。

 可孫策軍的損失也不小,光是戰馬就損失了六匹,這可是二三十萬錢,而且還不好補充。

 還有騎卒的損失,鐵甲士的損失,都讓孫策相當肉痛。

 不過這一切同劉曄、太史慈比起來,又算不得什麼了。

 “北地英雄何其多也。”

 孫策忍不住幽幽嘆息。

 “伯符可是在可惜廣陵?”

 黃蓋湊了過來,言語中也滿是惋惜:“只差一步,若是能襲取了東門,廣陵可就被我們拿下了。”

 “非也,我非可惜廣陵。”

 孫策卻是正色搖了搖頭:“就算拿下那又如何,左將軍也不可能讓我來任這廣陵太守。不過為他人做嫁衣罷了。”

 這下程普、宋謙等人也都來了興趣,好奇的問道:“那伯符是在可惜什麼?”

 孫策悠然一嘆:“我可惜太史慈、劉曄二人。”

 “若是我們能拿下廣陵,此二人必是我囊中之物也。”

 孫策自信道:“此二人皆有任事能為,劉曄一介文士,卻敢於潛入廣陵,說反李洛、李章兄弟,更在得知我們已到江都時,斷然說服李家兄弟夜半起事,何等之果決英武?此等謀臣,乃王霸之輔也,非等閒酸儒腐士所能比擬,我若能得之,必拜之臂膀以助王事!”

 劉曄這番表現,孫策軍上層都已經通過袁綏知曉,對他的謀略還是膽魄,都相當欽佩。

 尤其是孫策,求賢若渴的他深恨不能活捉對方,說為己用。

 此時的孫策身邊幾乎沒有可看一用的謀士。

 張昭還在射陽隱居,張紘在江都,雖與孫策相識日久,也很是器重他,卻始終沒有投效他的意思。至於日後的三謀陳端、秦松也都在廣陵待著,目前還不認識孫策。

 至於孫策的發小至交周公瑾,更是在丹陽躊躇,不敢輕易做出決定。

 因此,孫策雖然和太史慈打出了交情,卻對劉曄的渴求更在太史慈之上。

 “還有那虎將太史慈,箭術精絕,武藝高超,竟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此人也明珠暗投,竟為劉備所得。”

 孫策連連搖頭嘆息。

 他倒不是看不起劉備,而是覺得劉備武勇一般,劍術耍的是不錯,可陣戰之中,乃是長兵的天下,短兵始終受限太大。

 程普、黃蓋、宋謙三人也俱是連連點頭,對於太史慈的勇武相當驚訝,甚至生出自愧不如的念頭。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那也是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才有的說法。

 真要文無第一,王勃的滕王閣序如何會名垂千古。

 李白如何會被譽為詩仙?

 程普、黃蓋、宋謙三人自覺,恐怕在太史慈手底下走不出二十合,就是亡命死戰,最多也就三四十合。

 他們和孫策也不是沒有切磋過,孫策的勇武和氣力,他們是再清楚不過了。

 太史慈能和孫策不分勝負,甚至最後還隱隱有些上風,實力自然超過了他們。

 黃蓋這時候也有感而發:“徐州軍確實強將如雲,與我放對那個潘璋潘文珪,此人性情剽悍,威武勇猛,武藝不在我之下。可他在徐州軍竟然只是一個別部司馬,著實讓人吃驚。”

 “別部司馬?這……何其靡費也。”

 孫策也驚了,黃蓋有多少實力,他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

 能讓黃蓋承認和他不分伯仲,那最少也是五五開,甚至猶有過之了。

 這樣的武夫竟然才只是個別部司馬?

 徐州軍人才何其多也。

 這次北上之前,孫策其實是有些小覷徐州軍的。

 雖然丹陽募兵時栽了跟斗,可自從找袁術取回父親舊日部曲之後,孫策就變得順利了起來。至少比丹陽募兵時險些把小命都給丟了要順利多了。

 孫策固然幾次進攻都被劉繇軍打了回去,自己還負了不輕的傷勢,但孫家的威名卻給他帶來了大量的利益,每日都有三五十人前來投奔。

 短短几個月,竟有四五千人仰慕孫堅的威名和恩澤,從江東地區雲集而來,讓孫策的本部一下子壯大到了六七千人。

 可見孫堅在荊、揚地區底層人民心中的威望之高。而與之相對的是,這兩個地區的高層士族豪強,卻往往對孫堅很是鄙夷。

 可即便如此,孫策也沒能從中找出一個及得上潘璋的勇士,更別說太史慈了。

 唯有一個自薦而來的陳武,雖及不上太史慈,卻也差強人意。

 其實也是孫策不清楚具體的情況,潘璋投效劉備才不過半年多,能成為別部司馬,已經是劉備和劉封慧眼識人,敢於大膽提拔年輕將領,同時又趕上了劉備吞併丹陽、泰山軍,整頓徐州郡國兵,大規模擴充嫡系本部的機遇。

 否則就算是劉封的親信

,這會兒也最多就是個曲軍候,甚至可能只是個劉封的親衛屯長。

 沉思良久後,孫策鄭重告誡身邊諸將:“日後萬不可小覷徐州軍,當以大敵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