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老大爺 作品

第127章 買一送一


 “慈何德何能,竟勞動明公出城相迎。”

 太史慈翻身下馬,朝著劉備的來處納頭便拜。

 這一拜裡,有忐忑,有慚愧,有希冀,有渴望。

 飄零半生,太史慈今歲已三十也。

 而立之年,卻寸功未立,名不過東萊,望不出青州,至今仍是白身,且無人重用。

 亡父和老母的殷殷期待,讓太史慈很是自責,夜深人靜時,也偶爾會回想起昔日刀截毀章之事,問自己是否後悔。

 可每次的結果都是,大丈夫行事,但求無愧於心。

 對於自恃才能卓著,弓馬嫻熟的太史慈,他心中也有一個楷模。

 此人便是東漢開國雲臺二十八將中,名列第七的大樹將軍馮異。

 在太史慈看來,如果寇恂為光武帝之蕭何,那馮異即便在將星雲集的東漢初年,那也是妥妥的光武韓信,也比韓信更為謙遜愛民。

 劉秀拿下河北之後,稱帝所面臨的最大兩團敵人,便是更始軍三十萬洛陽駐防軍和數十萬關中赤眉軍。

 而這兩大重兵集團,都是被馮異所破,也俱是以弱勝強,大獲全勝,受降降兵數十萬。

 光武帝更是以七尺長劍賜予馮異,以壯其聲勢,轄制諸將。

 太史慈的夢想,當屬大丈夫行於亂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了卻君王事。

 “子義,你可是等的我好苦啊。”

 劉備也翻身下馬,甩開馬韁,上前一把拖住太史慈,將其扶起。

 “你我之間,何須此等俗禮。”

 劉備抓著太史慈的肩膀,上下打量,只覺得對方依舊如三年前那般耀眼,猿臂蜂腰,氣質淵渟嶽峙,讓人一見,便心生喜愛。

 若不是如此,昔日以劉備的人情世故,又如何會冒昧相邀?

 太史慈雙拳一抱,禮拜道:“慈來遲也,懇請明公降罪。”

 “子義此話何解?”

 劉備滿臉笑容,拉住對方的手道:“子義,昔日平原一見,備當時就已傾心,只恨當時聲微名低,更無顯職相待,只能忍痛放走子義。”

 其實劉備當時的官職,是足夠徵辟太史慈了,可遺憾的是,劉備的平原相國只是個虛職,並沒有真正的轄制平原郡國。就連劉備帶來救援孔融的三千精兵都不是他自己的。

 否則,太史慈別說婉拒劉備了,甚至還會主動表現自己,以期贏得劉備的青睞。

 要知道太史慈之前為了郡國太守,甚至不惜幹了毀壞奏章這等要命的事情,可知太史慈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只是劉備當時擁有的太少了,連要求不高的太史慈都無法滿足。

 聽聞劉備的話,太史慈臉上露出羞愧之色:“慈肉眼凡胎,不識英雄,不意明公如潛龍在淵,一朝起飛,威名加於東海,方知自己乃是潛水遊蝦爾。”

 劉備哈哈大笑起來,用力拍打太史慈的後背:“昔日不知子義竟如此風趣,備不過一北地健兒,如何算得上在淵潛龍。此番不過是秉持人間正道,蒙陶公不棄,委以重任爾。”

 劉備其實是故意點出舊事,剛才只一接觸,他就發現了太史慈心中的芥蒂。

 雖然這芥蒂是對他自己的埋怨,可只要不化解這芥蒂,就會像是一根刺一樣,一直紮在劉備和太史慈的心裡,甚至越扎越深。

 那劉備索性就替太史慈拔了這根刺。

 “別說是子義你了,就是雲長,翼德、憲和、子龍、國讓他們,也是萬萬想不到有今日啊。”

 劉備嘆息一聲:“其實就是備自己,也如墜夢中,深恐辜負陶公厚愛,不能安定徐州百姓。”

 太史慈聞言,趕忙安慰道:“明公北伐琅琊,收復臧霸,又在東海安民屯田,美名已至青州,慈在東萊,也頗有耳聞,當地士、民都對明公很是欽佩,只恨不能生在明公治下。”

 “謬讚了,子義謬讚了。”

 劉備笑道:“如今幸得子義來投,有你襄助,備更有信心保境安民,讓徐州士、民能得享太平了。”

 張飛竄了出來,朝著太史慈大聲喊道:“俺大哥說的沒錯,子義你就跟著俺大哥一塊兒幹吧!”

 關羽也在一旁捋須點頭:“子義,羽兄長當真是候你日久了。”

 三爺和二爺也俱是開口,表達了對太史慈的歡迎之情。

 劉備三兄弟的熱切歡迎,化解了太史慈心中最後的一點糾結,當即納頭便拜,願為劉備效犬馬之勞。

 可憐劉封這時候才跟著馬車趕到,看見自己父親得意洋洋的攙扶起太史慈。

 其實劉封也是會騎馬的,畢竟北地豪強,家裡但凡不是窮的吃不上飯了,都多少會點騎術。

 劉備在曹操口中都是織蓆販履之輩了,不照樣精擅馬術?

 當然了,曹操可以鄙視劉備織蓆販履,但現代人卻鄙視不了。

 因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你沒有家族後臺的照料,是不配織蓆販履的,這可是來錢的生意啊。

 “走,子義!”

 劉備高興

的拉著太史慈:“且先回城,備已經準備了酒宴,為你接風洗塵。伱我回頭在席上,可要好好痛飲一番。”

 太史慈自然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可突然他停下了動作,似乎想起了什麼,衝著劉備行禮道:“明公,慈有一人,想要舉薦給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