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梨縣小雨(第2頁)

 而後,人們也發現也許是無上神的出現帶來了靈氣,有天賦的人可以通過溝通無上神進行修行獲取能力,抵禦甚至解決詭異。

 於是,宣文帝組織起一批修行者將大部分遺留在各地的詭異消滅,不能消滅的就趕至北境,築起高牆,稱之為“長城”,並在各地建起織造院,歸京城織造總署統管,旨在解決各地的詭異問題,保護百姓安寧。

 這紅袍中年文士便是來自京城織造總署的按察使大人,一面喝茶一面點頭聽著,對下頭的小動作恍若未覺,含笑道:“這些情況上頭也是一直看在眼裡,這些年來,梨縣織造院在織造署體系中從二百八十九名升至二百三十八名,庸之你可是功不可沒呀。”

 院正心中狂喜,他姓張,名顯,字庸之,上峰以字相稱,那是跳過了寒暄階段把自己當成自己人了啊,連忙笑著稱不敢當。

 若能得大人青眼,或許此次考評便能得到京城述職的機會,說不得就可以往上升一升,離開這個鳥不拉屎的梨縣。

 “說來,上個月梨縣織造院提交上去的那篇文章,叫什麼來著?”按察使大人突然提到。

 張院正滿腹疑竇,最近,他似乎沒往上遞交文章啊?

 柳笙聞言,倒是心下一咯噔,應該,不會是吧?

 按察使大人一拍腦殼,說道:“對了,叫《器物型詭物的解析路徑分析——基於梨縣庫存詭物的研究》,寫得真好,連官家也是讚不絕口,還叫我此次來梨縣要好好瞧瞧,學習梨縣經驗,特別向庸之學習是如何挖掘人才,發展研究工作的。”

 他說著在腰間一抹,從儲物袋中摸出一卷嶄新的《修行理論》,遞給張院正。

 這文章,他張院正也沒瞧過,能學習什麼發展研究工作呢?

 張院正強笑著接過刊物,心裡卻在咬牙切齒。

 而柳笙抻著脖子,盯著院正手中的刊物,心中有些小緊張。

 這文章正是出自她手,乃她入織造院這兩年以來的研究所得。

 她曾呈給張院正,但張院正說近日公務繁重,準備押後再看,押著押著就壓在桌上卷宗文書的最下層,拋之腦後了。

 於是柳笙只好自己找了唐國關於修行研究最前沿、影響因子高達十以上的刊物《修行理論》的送稿信靈自己發了過去。

 信靈是現在新推出的信件收發術法,雖說信件傳輸即刻就到,但柳笙想著一般而言審稿也需三到六個月,所以聽到按察使提起什麼文章的時候也是心中懷疑,覺得不太可能是自己這篇。

 沒想到這回《修行理論》審查如此之快,上月發去,這個月便刊登了,而且引起這樣大的關注,連官家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