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昭昭有唐(第2頁)

 南向,沿著南海島嶼和馬來半島進入印度洋,既可以和阿拉伯世界相連,也可以直達紅海,甚至遠及非洲沿岸。

 廣州、泉州、揚州都曾經有不少胡賈經商,帝國政策明令鼓勵外商來華,並保護外商合法權益。

 唐朝還在各大口岸開設稅關,商品一經納稅登記,不但可以暢行全國,而且還能享受到損失保險、外貿稅收,是大唐國庫一項重要財源,

 鎮守西域的軍政機關和部隊,甚至可以仰賴商稅再加上軍墾屯糧而自足。】

 從朝堂到民間,從個人所收到國家財源,這個唐朝無疑都是做到了極致。

 其餘朝代的皇帝看著大唐的繁榮景象,感嘆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一項項利國利民的政策下來,官員各司其職,百姓勤勞協作。

 看著那海上的船舶,皇帝們拿出繪製的世界地圖,對比著天幕所說的航海路線,都是好大一塊地方啊,不知道好東西多不多。

 始皇想著大秦律法森嚴,且動工居多,這麼多地方,待造船試驗成功,請一些人回來做工也不是不可以,嬴政思慮著事情的可行性。

 海上、陸地絲綢之路,眾位皇帝看得眼紅,有利益就有交易,還可以支持軍費需要,實在是大買賣啊。

 劉徹看著出現過的地方,什麼西域,我要;都護府,我也要;匈奴地界,統統拿來!航海之路,他劉徹馬上命人建造船隻,此刻,劉徹迫切想要擴大疆域的心達到了頂峰。

 朱元璋下達過海禁,實在是沿海地區海盜倭寇(主要是由失敗的海盜、浪人和商人組成)橫行,無法做到消除其威脅,只能採取海禁政策,限制海上活動,減少倭寇騷擾。

 而且農業才是最主要的,什麼經濟商品、貿易經濟等,都是次要的。加上這內憂外患之際,種種原因也只有實行海禁政策最為可行。

 朱標在旁邊看著自家老爹煩惱的模樣,自然知道什麼事,只能寬慰,現在大明已經統一,萬事也得一件一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