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阿瞞要典韋 作品

第39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2頁)

 “咱恢復漢家河山,可不是讓他們幹這個的!”

 【公元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滬會戰】

 【中日雙方共約有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三個月】

 【日軍投入八個師團和兩個旅團20餘萬人,死傷4萬餘人】

 【中國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八十八兩個德械師,以及148師和62個旅共80餘萬人,國軍將士傷亡30餘萬人】

 【這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標誌著兩國之間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

 【上海淪陷,但迫使日軍轉移戰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大唐。

 “八十萬對二十萬,四倍的人數優勢,在付出了三十萬傷亡的代價後,竟然只殺傷了四萬倭寇?”李世民不可置信地說道。

 “後世,後世的倭國竟然這麼,這麼強大了嗎?還是說,後世的華夏,真的衰弱到難以復加的地步了嗎?”

 “陛下!八十萬大軍,傷亡三十萬,傷亡接近四成啊!這是精銳中的精銳的軍隊啊!”李靖同樣也是不可置信。

 這麼精銳的部隊,在遇上那些倭寇的時候,竟然會付出那麼大的傷亡。

 難道後世的華夏,真的要亡天下了嗎?

 雖然他通過天幕之前播放的視頻,知道了後世的華夏,正在經歷一場盛世。

 但在這樣的戰果下,他依舊忍不住懷疑,忍不住絕望。

 其他的武將和文官們,同樣也沉浸到了一種絕望的情緒之中。

 八十萬精銳大軍啊,在他們這個時代,都可以號稱一百五十萬大軍了。

 這是一支足以平定天下,威震四方的軍隊。

 在面對那些倭寇的時候,竟然也只能節節敗退。

 秦朝。

 秦始皇和大臣們同樣也對後世的這場戰爭抱著悲觀的態度。

 “全面戰爭,是什麼意思?”

 “所有方面的戰爭嗎?還是說,要亡國滅種,不死不休的戰爭?”

 南宋。

 辛棄疾打開一罈子珍藏的,打算北伐成功後,再喝的好酒,向天幕上那些為國而戰的勇士們,敬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