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15章 鐵血英魂楊業:北漢驍將、北宋名將的傳奇一生(第2頁)

 楊業在這場關鍵戰役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讚譽。因其戰功卓著,他被晉升為雲州觀察使,其威名迅速傳遍三關內外,聲聞四達,成為北宋初期舉國皆知、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抗遼名將。

 三、孤軍奮戰,壯志未酬——陳家谷口的悲壯結局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趙炅決意再度揮師北上,發動第二次大規模北伐,目標直指遼朝控制下的燕雲十六州,意圖恢復中原王朝對這一戰略要地的控制。在這場關乎國運的軍事行動中,楊業作為經驗豐富、戰功赫赫的抗遼名將,再次披掛上陣,肩負起艱鉅的作戰任務。

 面對遼朝集結的龐大兵力,楊業憑藉多年與遼軍交鋒的經驗,深知敵我實力對比及戰場態勢的複雜性。他審慎地提出了一個以防守為基調、逐步消耗敵軍力量的戰略方案。楊業認為,應當依託堅固的城池與有利地形,以守為攻,誘敵深入,利用持久戰消磨遼軍銳氣,待其疲憊後再尋找戰機,逐步收復失地。這一策略既符合實際,又富有戰略眼光,旨在最大程度減少己方損失,確保北伐的成功。

 然而,楊業的理智建議並未得到軍中部分高層的認可,尤其是監軍潘美與副帥王侁等人,他們急於求成,追求速勝,對楊業的戰略構想持強烈反對態度。在他們的壓力之下,楊業被迫放棄原本穩健的作戰計劃,轉而採取冒險出擊的方式迎戰強敵。這種情況下,楊業不僅在戰術層面處於被動,更遭受了來自同僚的誤解與誣衊,處境艱難。

 戰鬥開始後,楊業率領部下英勇作戰,雖身處逆境,仍奮勇向前,試圖扭轉不利局面。然而,按照原定計劃本應提供支援的友軍卻未能按時抵達指定地點,導致楊業部陷入孤立無援、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儘管面臨如此嚴峻的困境,楊業和他的部下們仍表現出驚人的堅韌與忠誠,他們拼死抵抗,力戰至最後一刻。楊業更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直至戰馬重傷無法繼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