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28章 五子良將於禁的輝煌與沉浮:從水淹七軍到無奈投降關羽(第2頁)

 四、水淹七軍:命運的轉折點

 公元219年,正值三國鼎立格局初現之際,蜀漢大將關羽以荊州為跳板,揮師北伐曹魏,目標直指戰略要地樊城。曹操聞訊後深感憂慮,遂派遣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率七支精銳部隊南下救援,意圖遏制關羽的攻勢,並解樊城之圍。

 然而,在這決定戰局的關鍵時刻,自然的力量介入了歷史的洪流。當於禁所部抵達樊城附近並駐紮下來時,一場罕見的大雨席捲而來,持續多日不止,導致漢水水位急劇上漲,最終形成了災難性的洪水。這場自然災害並非人力所能預見和阻止,它衝破了原本穩固的營地防線,使得曹軍措手不及,陷入一片混亂與恐慌之中。

 關羽作為一方名將,不僅勇冠三軍,且洞察時勢,利用這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迅速調集水軍乘船出擊,對處於低窪地帶、被洪水圍困的于禁軍隊發起猛烈攻擊。面對突如其來的大水和關羽精準而凌厲的戰術打擊,于禁及其部眾儘管頑強抵抗,但終究無法抵擋大自然的無情力量與敵方優勢兵力的雙重夾擊,陷入了極其不利的境地。

 考慮到再行抵抗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以及為保全麾下數萬將士的生命,于禁在經過痛苦掙扎後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向關羽投降。這一舉動雖然在當時及後世引發了對其忠誠度與軍事指揮能力的爭議,但在極端情況下,卻也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將領對於人命關天的重視和在絕境中作出理智判斷的一面。

 五、投降爭議與後續影響

 于禁在“水淹七軍”事件中的投降,在當時和後世的歷史評價中確實引發了複雜的爭議。作為曹魏集團的核心將領之一,于禁自曹操起兵之初便忠誠追隨,憑藉其出色的軍事才能與嚴格的治軍風格,積累了極高的威望與地位,成為五子良將的代表性人物。然而,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于禁被派往救援樊城,卻遭遇了罕見的大雨導致的漢水氾濫,軍隊遭受重創,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