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57章 公孫衍為何從秦國大良造到合縱反秦(第2頁)

 公孫衍,戰國時期魏國陰晉(今陝西華陰東)人,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在商鞅變法後,秦國迅速崛起,國力強盛,對周邊國家構成嚴重威脅,其中魏國首當其衝。公元前329年之前,魏國曾佔據河西之地,即黃河以西地區,對秦國形成了戰略屏障。然而,隨著秦國勢力擴張,此地成為秦向東挺進的重要目標。

 公孫衍在秦惠文王時期曾任秦國大良造,這一職位相當於宰相兼最高軍事統帥,足見他在秦受到的高度信任和重用。在此期間,他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成功率領秦軍全殲魏國河西駐軍,擒殺魏國上將軍龍賈,並最終幫助秦國收復了河西之地,此舉對於秦國鞏固西部邊疆、解除魏國對秦的直接威脅具有重大意義。

 然而,儘管公孫衍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但他心中始終懷有對母國魏國的深厚情感。收復河西之戰不僅削弱了魏國的國力,也觸動了公孫衍作為魏人的內心情感,使他對秦的忠誠度發生了微妙變化。

 二、助秦破魏:個人抱負與國家利益的碰撞

 在秦國任大良造期間,公孫衍充分展示了其傑出的軍事指揮能力和深遠的戰略眼光,協助秦國打破了魏國長期以來的優勢地位。然而,在秦國宮廷中,公孫衍與另一位權臣張儀關係緊張,這不僅源於二人政治主張的分歧,也有個人恩怨的因素在內。張儀主張連橫策略,通過分化六國、拉攏孤立來削弱他們的聯合力量,進而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而公孫衍則傾向於合縱政策,希望通過聯合其他諸侯國共同對抗日益強大的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