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孽緣 作品

第3章 獻禮(第2頁)

 和藹的笑了笑。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千篇一律的開場白。

 話音剛落。

 趙濤,橫的移出來。

 向前走了一步。

 “啟稟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大殿中。

 一直低調,在大臣眼裡沒有存在感的趙濤,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趙濤不大的聲音,卻在百官心中如同驚雷。

 一道道的目光,都看著這個三皇子,想知道,這個三皇子監國第一天要幹什麼。

 “濤兒,你有何事啟奏?”

 其實,眾大臣們一邊想三皇子的唐突,一邊搖頭。

 “第一天監國,就這麼迫不及待的想表現自己。這個三皇子果然是不懂權衡的黃毛小子,孺子不可教。孺子不可教。”

 趙濤才不管,別人在想什麼,自己可是綁著國運了。國運昌盛,自己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國運衰,自己肯定衰,和系統也沒關係,這是沒跑的。

 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以後美好的生活。

 誰還扭扭捏捏,那是腦子進水了。

 “父皇,孩兒最近思考,怎麼收復幽雲十六州,思來想去,得以計劃,請父皇和眾大臣討論。”

 趙濤說完,

 鬼使神差的從懷中掏出了奏章。

 皇帝身邊的太監趕忙接過來,遞給了皇上。

 皇上打開奏章,

 引入眼簾的是“文修武事,興辦軍校。”

 宋太祖趙匡胤建國,通過三件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

 所以知道“兵”之危害。開始了一系列的重文輕武。

 以至於現在宋朝在對外戰場上屢戰屢敗。

 趙濤知道,重文輕武,這是宋朝的弊端,但是這個弊端,不是誰都能碰的,儒學已經形成。

 朝堂上以文章取士。

 以儒學成團。

 利益團體大到皇親國戚,小到平明百姓,儒學滲透到每個角落。

 現在如果趙濤貿然改革,提高武人地位,就算他是皇子,也會被文人啃噬的渣都不剩。

 然而趙濤才不會那麼傻。

 自古文武兩派不和,文官看不起武人的粗魯,武人看不起文官的酸氣。

 他以文修武事。

 趙濤不觸犯文官和武官的利益和地位大前提下,讓京城的所有人有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