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活捉大批鬼子(第2頁)

 這些,原本都是他們用來對付華軍的手段,如今,全都反過來了,全都作用在了鬼子自己身上。

 負責掩護的鬼子重機槍兵想要開火擋住挺進縱隊的衝擊。

 但三團衝鋒連連長馬應龍的後面跟著山炮連和無後坐力炮分隊。

 黑夜中,重機槍陣地一開火就成了最顯眼的靶子,對準敢於阻擊的鬼子,近距離百米之內用無後炮解決,超過百米則是山炮猛轟。

 山炮連也跟著步兵猛衝,凡是受阻的機槍陣地,炮兵直瞄射擊,中距離內一概直接端掉。

 炮彈的猛轟,衝散了毒煙,儘管還有些嗆人,但戰士們戴好防毒面具,繼續衝殺,已經將鬼子殺了個七零八落。

 原本蘇武以為戰鬥會異常艱難。

 畢竟,他也沒有和關東軍交過手,但顯然是他高估了鬼子的鬥志。

 自打鬼子挺入華夏以來,就很少遇到能使炮的華夏軍隊,即便是用炮,也是正面白天作戰。

 對面的華軍不但有常規口徑的炮,還有比他們大泉支隊口徑還要大的重炮,以及他們說不上來的什麼大殺器(沒良心炮),輕武器方面就更不如挺進縱隊了。

 加上挺進縱隊的官兵熟悉戰場環境,各個小路,因此總能出其不意的打擊鬼子。

 到凌晨五點,泥濘的戰場上,到處都在激戰,蘇武指揮的數千兵力展開了對鬼子的絞殺。

 到天矇矇亮的時候,整個戰場已經基本結束了。

 鬼子早已精疲力竭,加之兔兒嶺地區本來就無險可守,因此在重炮的摧毀下損傷慘重。

 由於追擊的很近,雙方几乎都是近距離的槍戰,沿著兔兒嶺一線至武義縣方向,到處都是鬼子的屍體。

 蘇武的正規化大練兵效果體現的很明顯,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和戰鬥,二團、三團在近戰射擊戰術上絲毫不落於鬼子。

 加上擁有比鬼子數量還多的衝鋒槍和性能更好的捷克輕機槍,戰鬥推進的十分順利。

 前方正規部隊猛烈突擊,後方管大膽指揮民兵部隊對殘餘的鬼子進行補刀,民兵隊配備的不少雞公嶺研究所研發的“噴子”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