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253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2頁)

 不過面對王安石的問題,他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但是大多數人都覺得祖宗之法不可改。

 而他們限制皇帝的就是所謂的祖宗之法不可輕改。

 開國皇帝們都想自己建立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擔心後面皇帝出現昏君,於是便定下了各種規定。

 然而他們定下的越多,對後世皇帝的限制越大。

 再好的規定,也難免有漏洞,這些大臣鑽著漏洞,自然不想皇帝把漏洞給堵上。

 王安石想改變那些人的思想談何容易。

 “介甫兄真是難為我了,我畢竟年紀尚小,閱歷淺。這些我目前也沒辦法。”李安搖頭道。

 王安石對此並不失望,反而主動的把自己想到的一些變法措施,講述給李安聽。

 李安對於歷史上王安石變法,也只是略有了解,如今聽王安石講述,不得不說,他的這些改革措施都是好的。

 但是也有一些過於理想化了,就拿保馬法來說,因為大宋被遼國和西夏封鎖,之前還能通過西域和茶馬古道獲得戰馬。

 然而宋夏之戰,通往西域的靈州城也丟了,西域這條路也徹底斷了。

 而保馬法則是讓一些地區的百姓幫著養馬。

 由官府發放馬匹或者官府給錢百姓自買,每戶一匹,條件好著可以養兩匹。

 養馬戶則可以減免部分賦稅。

 這個措施看似對朝廷和百姓都有好處。

 畢竟百姓餵馬可以減免賦稅,而朝廷可以極大的減少開支,和一些不必要的人員。

 但是這玩意坑就坑在馬要是出問題了,百姓得照價賠償。

 而且戰馬由不是光吃草就行了,還得吃精糧和食鹽。

 這些官府可不會提供,而是由百姓自己出。

 當然了,朝廷減免的賦稅,算下來完全可以抵扣,還有剩餘。

 然而古代是

靠天吃飯的,一旦出現什麼天災糧食減產,百姓自己都過不下去了,哪有糧食養馬。

 地方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可不會管這些,馬只要出了問題就要由百姓來買單。

 這一政策,可是把百姓給坑苦了。

 不過王安石到底是吸取了範大相公新政失敗的教訓。

 並沒有對軍隊和官員下手,範大相公之所以新政失敗那麼快,就是因為他想精簡官員。

 又想限制科舉錄取人數,還要限制蔭封,就連軍隊都沒放過。

 文武官員自然不樂意了,紛紛反對,官家頂不住壓力,只能叫停了。

 王安石吸取了教訓,並沒有對官員體系下手,軍隊方面出了保馬法,也就整了個保甲法。

 所謂的保甲法簡單來說,就是讓鄉村百姓組建民兵,穩定地方治安。

 選出來的人都是青壯,接受軍事訓練,這樣就可以減少地方軍隊數量。

 而且正規軍招募兵丁,這些青壯就是很好的人選。

 然而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卻觸動了一個比官員體系還要大的團體——地主。

 可能有人覺得地主鄉紳難道比官員體系還要龐大,還好難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