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176章 想法(第2頁)

 哪怕為了面子,現在都不能離開。

 趙統見李安答應,倒是非常開心,感謝兩句,看向趙憲微笑道:“表弟,咱們登船吧。”

 “哼!”

 趙憲冷哼一聲,率先登了船。

 趙統也不在意,和李安一起上船,一邊走還一邊向李安詢問揚州的風土人情。

 李安一邊回應,心裡不免把趙統和趙憲放在一起比較。

 趙統說話溫和,好似沒有絲毫架子一樣。

 這一點和他第一次見趙憲的時候,感覺差不多。

 不過趙憲雖然隱藏的很好,依然能夠察覺到骨子裡的那種驕傲。

 這其實也正常,拋開兗王是儲君人選之一,人家本身就是郡王,還是當今官家的親侄子。

 趙憲作為世子,從小身份高貴,有些驕傲自然難免。

 相比較起來,李安沒有在趙統身上感受到那種傲氣,好似他天生就性子隨和一樣。

 不過李安明白,這種可能幾乎為零。

 只能說趙統隱藏的更好,城府更深罷了。

 李安這些年也仔細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在這種封建社會,階級鮮明,要想更好的活下去,做官是肯定的。

 做官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能力,背景、人脈,其次才是能力。

 即便他以後能夠金榜題名,沒有背景人脈,只能在官場慢慢熬資歷。

 原著中盛紘經常把三品榮休掛在嘴邊。

 李安覺得若是自己混跡官場,若是能善終,最後能五品榮休就算不錯的了。

 思來想去,李安覺得自己需要一個靠山。

 找個有實力的岳家,以他的身份估計不太容易。

 這樣一來,只能利用自己對未來的瞭解,提前找個靠山了。

 知否中,最大的大腿無疑是趙宗全了。

 若是能抱上,以後平步青雲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李安仔細思考後,覺得不太現實。

 按照正史上,仁宗後面是英宗,而英宗本就是仁宗的侄兒,因為仁宗沒有子嗣,從小被養於宮中,就是當成嗣子在養。

 不過後來仁宗有了兒子,自然不願意把皇位傳給侄子,便把英宗打發出了宮。

 等到兒子夭折後,再次把他接回了宮。

 仁宗去世後,留下遺照傳位給英宗。

 根本沒有什麼邕王兗王爭奪儲君,兗王造反這些事。

 當然了,這是知否世界,和正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