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螢火蟲效應重構(第2頁)

 於是李林調用了夸克、輕子、玻色子等基本粒子編碼,將這個虛擬銀河系統防範其中,讓它自發發展下去。不經意間,新生的恆星便散落在李林筆下新形成的各大星系中。

 接下來李林著手編織條複雜的德基綸路,將生命的基因鏈紛繁織就在其中。她調用了多肽緩衝劑、複製體和離子氨基剪切等編譯程序,生成出大量的基因支序分子。這是賦予生命自我繁衍、進化的源動力。

 於是各種生命體皆開始在銀河系中繁衍,從單細胞生物逐步演化到多細胞,最終形成了複雜的動植物種群。光環生命態甚至在行星際擴散開來,形成人群地帶狀生物層。

 可以說,李林營造的宇宙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然而她並不打算就此止步。科技文明的發展,也理應被納入這個新的世界進程。於是她編寫了朗繆爾路由器代碼,從而為這個世界的生命體發展出信息網絡奠定了基礎。

 很快,些聰明的物種開始互相交流,並發展出原始的語言系統。他們不斷研究和探索周圍的環境,逐漸從中悟出科學原理,形成簡單的科技文明雛形。

 突然,道警示彈窗跳了出來:"注意!入侵源監測到不確定性威脅,當前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模糊因素。"

 李林吃了驚,她注視著周圍的切,試圖找出這個不確定性來源。很快她就發現,有些物種的行為與基因藍圖有些出入,似乎出現了些隨機突變。

 這個意料之外的分歧引起了李林的警惕,也讓她對編碼產生了疑慮。為了確保新世界的穩定,她決定對些物種進行強制剪切和基因調優,以維持基因鏈清晰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