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突破(第2頁)

 根據他們的新理論,我們所熟知的時空宇宙,只是某種龐大時空"存在"在特定條件下的一個投影或表徵。這個"存在"雖無法被直接感知,卻無處不在,貫穿一切尺度和維度,推動著宇宙的生生不息。整個宇宙只有一個本原時空,所有看似高低維度的現象,都只是這個本源存在在不同環境下的個案展現而已。

 我們之所以把宇宙割裂為不同維度,源於有限的視角和感知。要真正認識宇宙的本質,就必須突破尺度和維度的侷限,親身體悟那貫徹萬物、無所不在的本源時空。

 這個大膽而宏偉的理論在學術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一時間,各種觀點和質疑不斷湧現,爭論不休。許多科學家質疑這不過是"天馬行空"的數學遊戲,難以被實驗所證實。

 然而,正如幾十年前他們堅持不渝地探索黑盒建模和高維理論一樣,李林和潘院士從未放棄對這一新理論的堅持和發展。他們以謙遜而非失的口吻,耐心解說著

 儘管取得了開創性的理論突破,李林和潘院士並未止步於此。他們清楚意識到,這僅僅是通往終極真理的一小步,前方的探索道路仍遙遠而未知。

 新理論雖然被學界廣為認可併產生了諸多驚人應用,但李林和潘院士始終保持著謙遜和求知的態度。他們意識到,新理論儘管指出了存在某種貫穿高低維度的本原時空結構,卻依舊無法徹底揭開其本質面紗。那普遍而遍及的時空"存在",其內在的運行規律和生成機制,對我們而言仍是一個神秘的黑箱。

 "要真正認識宇宙的本源,我們必須尋找突破的途徑,親身去體驗那不可思議的存在。"在一次學術探討會上,潘院士語重心長地說。

 李林贊同地點點頭:"是啊,我們已在黑暗中行走太久了,而今終於瞥見了真理的一線曙光。我們該鼓足勇氣,勇敢地走向那未知的境地。"

 於是,在新理論孕育出諸多應用研究如火如荼展開之際,李林和潘院士已默默開啟了新一輪的基礎探索。他們將視角聚焦在那個貫穿高低維度的本原時空"存在"上,努力尋找可能被忽視的空間和線索。

 這是一個異常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他們不得不放下許多前人留下的理論假設和成規,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宇宙本質。每前進一步,都如同在黑暗中行走,小心翼翼地探索,只為找到那一線光亮。

 漸漸地,他們關注到了高低維度之間"交互作用"的謎團。按照現有理論,高維時空的存在雖能解釋低維世界的諸多現象,但無法給出兩者之間影響力傳遞的具體機制。也就是說,到底是什麼讓高維時空能夠在低維領域產生作用?這令他們感到一直困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