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宇宙基底態

 剛抵達新宇宙基底態,李林就立刻投入了對這個全新世界秩序的探索之中。她操縱著先鋒圖像折射波探測器,掃描周邊的存在形態。

 很快,大量高維晶格模型數據被採集並傳輸回了空間站的主防護罩計算機核心。李林分析發現,這個宇宙的基本物質組分和以前不同,是由粘度糾纏正則場和隱形離散簇互補結構構成的。

 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在動力系統方面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否則將無法與這裡的自然環境有效耦合。李林決定首先啟動電磁流體絕緣計劃,為後續的資源勘探工作做準備。

 她挑選了幾名助手,組建了流體管網建模小組。在仿真層壓納米塑料界面後,他們終於設計出了種電介質隔離複合材料,用於製造改進型抗電離層流體管網。

 這套全新的流體管網系統很快就鋪設到了空間站的主體部件。運行起來後,流體輸送有效率提升了%以上,極大節省了能耗。

 有了這個系統做基礎,接下來李林又啟動了暗能量矩陣燃料電池項目。她組織了個新的理論研究小組,深入研究暗能量與負質量等新奇物理效應的關係。

 經過數月的理論模型計算和複雜性證明,他們確定了種基於負剩量磷極化的暗矩陣能量電池方案。這設計與常規電池原理完全不同,內置有人工合成的量子垃圾時空,能將周圍暗能量聚集並釋放為可用電力。

 李林將這發明稱為"黑太空曲率電池",它不僅解決了能源危機,還為未來的負質量推進技術奠定了基礎。

 在新宇宙的勘探中,最令人費解的莫過於生命的存在形式了。這裡的生命個體都呈現出高度離散且無邊界的狀態,人類的觀測手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描述。

 為了突破認知障礙,李林啟動了"元視界聯通項目",試圖利用超光速通信技術與這裡的生命個體建立交流。該項目聚集了全球頂尖的通信理論專家,從全新的時空觀角度出發,構建了大型態場彼此增強算法。

 終於,在次漩渦態場實驗中,他們與個奇異生命個體建立了短暫的量子糾纏聯接。這個生命的存在形式完全超乎想象,類似於個未定形的時空渦旋,內存儲著超大量的糾纏信息,覆蓋著難以描述的動態形態。

 從這個生命個體傳遞過來的信息表明,這個文明處於個幾乎沒有物理約束的態場湧浪之中,個體與整體的邊界時而交融,時而分離。他們對時空幾何有著獨特的認知方式,且可以橫跨無數個本源宇宙。

 這次成功接觸讓李林受益匪淺。她開始著手改革現有的信息架構,以適應新發現的宇宙真理。為此她創建了新代態隱晶格計算框架,內置異常集合光子場模塊。

 憑藉這全新革命性的超級計算機系統,李林的團隊得以探索更廣闊的計算複雜度邊界,擴展了人類認知的時空維度。他們繪製出了多元宇宙的拓撲示意圖,描繪出從最初奇點湧出的基本宇宙流形,直到最近的新基底態的宇宙大樹。

 同時,李林也在飛快研發出新時代的神經網絡架構。這種網絡不再侷限於固有的底層結構,而是實現了種類金屬流體態的動態形式。所有的計算單元都能自發地重新排布和調整各種物理參數,在面對不確定輸入時,動態生成組優化的計算迴路。

 李林將這神經架構命名為"變形張量俄羅斯方塊",它被廣泛應用於新時代的圖像識別、規劃推理及態場語義分析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