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五百七十四章 仁人志士(第2頁)

 吳廣是把合浦當做進攻大梁的前沿陣地,而袁沛想用大涼帝國的制度來改造自己的家鄉。

 但袁沛在吳廣那裡得到重用,這個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這讓當地士紳也看到了機會。在大涼帝國將合浦納為海外領土之初,各縣很多知名人士還抱著“保守名節”的想法,不願配合。對那些投降的官僚還指指點點,在背後說三道四。

 但隨著大涼佔領軍在當地站穩腳跟,並且實施各項治理。並且大梁朝也很久沒有派兵來收復失地。這讓他們又開始失望了。覺得自己受到了忽視,從而憤憤不平。

 吳廣其實是個粗人,他之前跟李牧起兵反抗匈奴的時候,就是一個農民。

 所以對那些知識分子的心理是搞不清楚的,也不屑搭理那些整天之乎者也假斯文的士紳。他的想法就是,我佔了這個地方,把生產力搞上去了,你們樂意說啥說啥。我只要實幹的聽話的人,最好沒啥文化,文化越多事兒越多,越反動,講大道理他也說不過那些讀書人。

 但袁沛卻不然。袁沛知道,這些讀書人在統治合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要想合浦長治久安,就得把這些士紳爭取到自己這邊來。

 因此,他和吳廣每到一處巡視,都會拜訪當地士紳,聊聊自己的想法。

 當地士紳剛開始還酸溜溜的,說袁沛你不也是合浦人嗎,當初你散盡家常招募民軍只為保衛家鄉,現在怎麼又做了大涼的官了?

 袁沛並不以為然,反倒把小紅書拿出來,然後講他在大涼帝國的見聞。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諸位都是仁人志士,想為家鄉做貢獻,但指著大梁朝廷是暫時不行了,咱們得自己幹,首先要接受新思想,信奉神教,然後按照小紅書裡的指導思想去做。

 只有這樣,才能把家鄉改變,讓合浦改天換地,成為像大涼帝國那樣的發達地區。

 袁沛還組織了一個讀書會,專門學習小紅書裡的思想。

 慢慢的,袁沛在各縣都成立了以學習神教教義為主的讀書會。

 這些讀書人有的真聽進去了,但大多數人還是抱著老思想。認為子不語亂力鬼神,還是儒學最高,但他們也加入了神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