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第2頁)

 後來,國運不佳,三年內連續出了天災,而蠻夷又在趁火打劫,本就不充裕的國庫頓時雪上加霜。

 崇明帝夜不能寐,最終還是決定先保邊疆,籌措糧草抵禦外敵,對內,他節衣縮食,發動朝臣捐款,酬銀賑災。

 但在李氏和文臣的操弄下,他非但沒有得到百姓愛戴,反而罵聲一片。

 崇明帝不明白為何會這樣,他分明已經殫精竭慮,為國為民付出了一切,卻沒有得到一個善待,他將李氏引為知己,向其訴苦委以重任,卻不知罪魁禍首正是李氏。

 後來,李氏許了重諾,勾結當時的京師總督陳谷,篡位成功。

 崇明帝與太子等通過皇城密道逃出京城,原本可調回駐邊將士回京叛亂,但崇明帝卻沒有應允。

 第一是因為他有些心灰意冷,所經之處百姓都在歡欣鼓舞,慶祝李氏登基,慶祝他這個昏君終於被趕下臺。這讓他失了奪回皇位之心。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一旦調回駐邊疆的各路將士,那外敵必然來犯,最終江山落入蠻夷之手,到時必定生靈塗炭,若他真的那般做,就真正成了一個昏君,永世都要揹負罵名。

 陳呁聞言,心頭很不是滋味。

 左正一看著他道:“我教導了你那麼多年,你來說說,你曾祖父做錯了什麼,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比起之前的憤怒,說這話時他顯得很平靜,顯然不是冷嘲熱諷,而是真的要陳呁分析原因。

 陳呁沉默片刻道:“錯處有三,其一太過心急,重文輕武已成慣例,當徐徐圖之,貿然更改只會引起群臣不滿。其二,小看了文臣詭道,做好事當揚名,不該默默行事,當培養一批心腹文臣,宣揚恩德。”

 “其三,錯信他人,君臣有別,再如何親信,也能凡事交由一人之手,信一人之口。”

 左正一聞言笑了,笑容中帶著欣慰:“你說的很對!往後江山交由你手,也算對得起姬家列祖列宗了。”

 陳呁看著他面上的笑容,啞聲開口:“所以,叔父只是我的叔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