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第2頁)

 李徽開始倒是完全沒注意這一點。聽李正稟報之後,想到今冬又要再起幾座硝田,最終恐怕要達到十座之多。那麼所需的尿液糞便恐怕著實不少。

 二十天左右便是一輪,從春天到秋天,七八個月的大規模生產,起碼得生產個十幾輪。十座硝田一起供應,所需確實不少。

 關鍵是都在淮陰郡一帶收集,原本種地的百姓們拉著糞車進城,將排洩物拉走作為農田中的有機肥。現在這麼一搞,確實讓他們擔心肥料短缺的問題。

 這件事必須要重視,看起來不起眼的事情,卻不能不管。百姓靠著地裡產出,那是干係他們生計的事情。干係百姓生計,便是關乎社會的穩定。

 李徽和李正商量了一番,採取了一些措施。首先,要分散收集原料。用車船去外郡收集,不能集中在淮陰郡收集,否則確實會產生問題。

 當然,這麼做會推高成本,不能長久。

 李徽決定讓李正在作坊附近建造養殖場。豬吃的多拉的多,糞便多。建個養豬場,出欄的豬供應東府軍的肉食。雖然這年頭的人不喜豬肉,覺得豬肉味道不好。故而豬肉被稱之為賤肉。即便尋常百姓也以牛羊和禽類的肉為主,不肯吃豬肉。大族官員之家更是絕不會吃這種東西。

 但是,李徽知道原因。其一,這年頭還沒有閹割公豬的手段,公豬長大之後肉味腥臊難以下嚥。其二是因為覺得豬是骯髒的動物,吃豬肉不雅。大族官員是絕不肯吃的。其三便是他們不會烹製之故。

 話說真實歷史上,直到宋朝,美食家蘇軾搞出了東坡肉東坡肘子等美味之後,豬肉大行其道。烹飪手法功不可沒。第二點倒也罷了,另外兩點都是可以解決的。

 肉食如此寶貴,這也算是軍隊的三產。

 另外便是養鴿子。鴿子糞便多,鴿子肉又是美味。弄個養鴿場,無需花費太多精力和物力,吃肉又得糞。一舉兩得。這可以作為原料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