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第2頁)

 顧青寧當然不明白,李徽想起的是一種在後世工業不發達的時候,無法合成火硝的時候所使用的一種土辦法。便是用建造硝田,讓硝從土裡長出來。

 那其實是一種硝化反應。房前屋後老牆根下的硝土,茅房豬舍旁邊的硝土,都是經過硝化反應長出來的,並非天然礦產。

 硝石礦產其實極為稀少,後世軍隊需要火藥的時候,便往往建造大量的硝土田來制硝。原理其實很簡單,便是利用自然界無處不在的硝化細菌進行自我繁殖,給硝化細菌創造一個良好的繁殖的環境。硝化細菌的繁殖速度極快,只要環境合適,會以極快的速度進行增殖,然後形成硝酸鹽。那便是製作火藥的原料。

 硝化細菌的增殖速度據說可以在二十分鐘內完成種群的增殖。這是一種極為恐怖的速度。所以才能產生大量的硝酸鹽出來。

 硝化反應本是高中化學知識,對李徽這個理科生而言,其實並不陌生。但李徽和大多數後世的學生一樣,知識都是書本上的,很難和現實對照起來,並且學以致用。但今日被顧青寧提醒,突然醒悟了過來。

 眼前這湖灘沙土上的白色硝土,便是因為土中埋著腐敗的魚蝦才長出來的。腐敗的魚蝦正是富含大量硝化細菌的原料。只不過,硝化細菌容易被紫外線和溫度影響增殖,河灘上的環境並不適合它們增殖,所以才只長出那麼一圈斷續蔓延的白色硝土。倘若環境合適的話,量會更多更大。

 李徽的心情難以形容。本來硝石的供應是個極大的難題,讓李徽抓心撓肝。葛元帶著人四處尋找硝石礦,為了得到硝土,李徽甚至命百姓們清掃鏟來豬舍茅舍牆根下的硝土來提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