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第2頁)

 這是一場奇怪的活動,正是由居巢縣縣令李徽主張進行的。

 居巢縣數萬畝稻田長勢良好,此刻已經進入了抽穗揚花期,這是關鍵的時期,干係到最終的收成。

 李徽對此極為重視,百姓們自然也極為重視。為此李徽連續幾天都在田間地頭走動巡察,查看長勢和蟲害情形。李徽知道,這干係到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能否得到最終的回報。

 這一季稻子的收成將干係到居巢縣的百姓能否真正的安頓下來,能否徹底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夏糧的虧欠能否還上,整個居巢縣的局面能否全面向好,就看這一季的收成了。

 李徽其實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大晉糧食的畝產其實不高。在吳郡的時候,李徽便知道,大晉上等良田的畝產量不超過四石,中等和下等田畝的產量便更低了。

 這裡邊最大的問題是稻子本身品種的問題,也有這個時代肥料不足,土地肥力不夠的問題。這兩者卻都不是一時能夠解決的。這年頭可沒有什麼高產雜交水稻,受限於品種,可能產糧永遠也趕不上後世。

 肥力不足的問題也難以解決。人畜糞便和堆積的有機肥並不能滿足大規模耕種的問題。居巢縣這裡稍微好一些,因為本地百姓有一種手段,便是用湖底淤泥增肥。利用洪水沖積沉澱的河泥給田畝增肥是個不錯的想法。但受限於操作之難,也無法大規模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