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日 作品

第270章 一輛車跟在後面監視(第2頁)

 但最後的結果,又表明汪的講話起了作用。 

 一個副手說話,最後算數,必須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理由無可辯駁。二是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 

 其他人是哪些人呢? 

 關鍵的是政法委書記喬年生。另一個應該是高書記。其他人的支持沒有用。 

 高書記是第三把手,他的意見很有用。但是,喬年生的意見最關鍵。畢竟他業務熟。可以抓人,但必須符合相關的法律條文。 

 喬年生為什麼聽市長的,不聽書記的呢?這裡面也可以再分析。 

 一是他的基本素質,工作經驗決定了他對這件事的預後判斷。覺得先放人才可以穩妥處理。 

 其次是他受到了唐盛採訪的壓力,在工作過程中,記者是專門尋找瑕疵的,必須做到程序合法。 

 周子昆打了人,可以不抓,而抓另一方,這就存在紕漏。 

 由此,陸皓明就判斷出三個基本信息。 

 一,汪在關鍵的地方不再讓步,說明他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有掌握事物走向的預見。 

 二,汪在佔據著有利的位置,對譚用人在表達不滿。 

 三,後續會有鬥爭。 

 也就是說,汪在制止事態向惡性發展的關鍵時刻,有意無意地捲入了這場風波。 

 陸皓明推理完畢,他決定堅決站在汪這邊,給某些胡作非為的人一些警告,至於其它的後續發展,他不敢想像。 

 於是,他撥通了唐記者的電話。 

 通了,但對方又掛了。 

 陸皓明知道,唐盛不方便接聽電話。 

 果然如此。 

 譚俊傑打了幾個電話,安排了有關工作之後,最後一個電話打給宣傳部長戴月,叫他馬上過來一下。 

 其他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唯有這省城來的記者不好控制。 

 戴月過來後,譚俊傑交待他,今天下午迅速趕到省報去交涉。請唐記者不要干涉地方工作。 

 萬一不行,就要戴月去找省委宣傳部。這是第一點。 

 其次,馬上派管新聞的副部長與唐記者聯繫。一定要軟硬兼施,不要寫報道。 

 要查找一個外來人員住在什麼地方,非常容易。只要住店,派出所就可以立即調查清楚。 

 很快就查清了,唐記者住在一個名叫“花橋”的私人旅館。市委宣傳部孟副部長在“花橋旅社”堵住了唐盛。 

 不用說,分管新聞的孟星副部長與唐盛是老熟人了。進門之後,兩個人寒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