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保守派(第2頁)

 李青沉默,道:“肉爛在了鍋裡。”

 “你……!”楊廷和氣結。

 “我知道,你們骨子裡瞧不起武將,可你們有無想過,你們自持的學問,才情,風雅,在敵人殺到門口時,能派上什麼用場?”李青淡淡道,“難道用你們的三寸之舌,讓敵人退兵?”

 劉健道:“兵者,兇器也;需慎之又慎,本官不否認武將的貢獻,不過,國家最需要的是安穩……”

 “沒有強大武裝,何來安穩?”

 “漢末之禍,安史之亂,無不是軍閥失控導致。”劉健說。

 李青‘呵’了下,道:“那照你這意思,文官就盡皆忠心耿耿唄?

 那請解釋解釋,周公恐懼流言日的下一句!”

 劉健:“……”

 “兩害相權取其輕!”謝遷悶聲說,“王莽的例子絕不會發生在大明,王朝更迭的浪潮下,皇權一首在加強,如今的大明與漢代不一樣,還請李神醫莫要拋開事實不談。”

 “既如此,那幾位為何還擔心府兵制度下的武將起暴亂?”李青反譏。

 李東陽打圓場道,“都消消火氣,我等前來,也是為綢繆未來,確實,在未來至少數十年,募兵制不會造成動盪,然,身居廟堂,食君之祿嗎,豈可不以史為鑑?”

 “就是不知,到底是以史為鑑,還是……在為文官集團謀求利益?”李青嗤笑連連。

 謝遷深吸一口氣,道:“我朝太祖、太宗,皆以武抑文,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取了宋代教訓,此言可對?”

 “中肯的。”

 “宋代以文抑武,可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訓?”

 李青擰眉。

 謝遷嘆道:“說句大不敬

的話,大明不是又倒回到宋之前了嗎?”

 “我有一個疑問,還望幾位如實回答。”李青道,“今日你們來,究竟是代表內閣,還是代表文官?”

 劉健道:“既不代表內閣,也不代表文官,只代表自己。你無需覺得,我們今日前來,是為了文官的整體利益,真若那般,找皇帝,找太上皇豈不更好?

 你在新君面前確有能量,可還沒到那個份兒上呢。”

 謝遷憤然道:“閣下未免把文官看得太輕賤了,難道我大明上下,全是把聖賢書讀到狗肚子裡的奸佞?”

 李青默然。

 他的確對文官抱有偏見。

 李東陽見氣氛太僵,己然到了沒法繼續的地步了,忙緩和氣氛,道:

 “文官也好,武將也罷,或私德有問題,或作風有問題的人,卻是屢見不鮮,可忠良亦不缺,退一步說,哪怕是私德、作風不良的官員,又有誰想亡了我大明江山呢?”

 頓了下,“我等從未懷疑先生的赤誠之心,亦相信先生一心為大明江山社稷,之所以屢屢起爭執,是因為……先生行事太過激進了。”

 李青緩緩開口:“我很剋制了,一首以來都是,大明有今日實屬不易,太多人付出了太多心血,我豈會不愛惜?”

 聞言,幾人面色也緩和下來。

 李東陽道:“府兵制也好,募兵制也罷,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萬民,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