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風葉 作品

第386章 宋應星和麻煩都來了(第2頁)

 比如紡織業,蒸汽機可以驅動紡織機械,如紡紗機、織布機、印染機等。它們可以用於紡織品的生產和加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金家以前明面上做的是皮貨生意,皮貨和紡織行業是脫不了關係的,而寧夏雖然不產絲綢等物,但卻是大明與西域通商的橋頭堡,所以有很多大的紡織行業的商家。

 對於大商賈來說,一兩套蒸汽機不過數千兩銀子而已,人家每月吃喝用度,都和這個差不多,這點小錢,自然不放在心上…

 朱威和金大元還有王不留商量過了,這賺錢的路子,有很多,而賣機器不過是第一步而已。

 所以這機器賣的並不貴,但也著實不便宜,除去材料人工成本,一臺機器大概能賺八百兩左右,光看利潤的話,是挺高的,可是對於這種有壟斷性質的東西來說,利潤少得可憐。

 朱威等人的意思是先將機器鋪開,讓各大商賈知道機器的好,只有這樣,才能夠改變很多人的觀念。

 朱威現在還記得萬曆告訴他的話,萬曆說這蒸汽機早些年都被徐光啟做出來了,可是直接被萬曆禁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它不需要人力了,不需要人力的後果,就是造成很多底層人失業,那社稷就會動盪。

 萬曆只看到了這一層,沒有看到更多的東西,按照朱威的想法,若是真的將蒸汽機推廣起來,非但不會讓社稷動盪,反而能夠讓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

 萬曆只看到了機器可能會取代人力,他沒有看到這機器若是推廣成功,會衍生出多少支線產業。

 而那些支線產業,也是需要人力的,到時候可能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失業潮,反而可能會出現招工潮。

 但是萬曆受制於時代的侷限性,也不敢拿社稷安危去賭,更是告誡朱威不要在這上面做文章。

 既然從上往下推廣這條路走不通,那就換一條路,從下往上倒逼朝廷接受。

 朱威從寧夏回來這一路也是想通了,很長一段時間,朱威都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他一直希望能夠改變大明頂層人物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