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風葉 作品

第279章 大朝會(第2頁)

 這本是戶部侍郎份內的事,可是卻引起戶部內部甚至其餘五部的嘲笑,說朱威看不懂字,裝模作樣,這些話朱威何曾放在心上,馬上過年之後,可就要巡查天下商稅了,不提前做一些準備,到時候肯定手忙腳亂,不過天下何其之大,賬目何其之多,朱威哪怕不吃不喝不動看個十年,也是看不完的。

 有些小說裡面的主角會用各種公式,一兩眼就能看出賬目的漏洞,或者一人就將數十上百的賬房先生比下去,可是朱威真正瞭解過之後,才發現純粹扯淡…

 一個國家最高等的財政部門,裡面人才濟濟,可不是朱威一個有著些許後世經驗的人就能比下去的。

 別的不說,就說這算數,百年前的大數學家王文素就寫了一本《算數寶鑑》,其中成就讓人目眩神迷:

 解高次方程的方法,比英國的霍納、意大利的魯非尼早200多年。

 在解代數方程上,走在牛頓、拉夫森的前面140多年。

 對於17世紀微積分創立時期出現的導數,他在16世紀已率先發現並使用。

 《算學寶鑑》中的“開方本源圖”獨具中國古代數學傳統特色,國外類似的圖首見於法國數學家斯蒂非爾1544年著的《整數算術》一書,比《算學寶鑑》遲20年且不夠完備。

 直至清朝,《算學寶鑑》在中國古典數學書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可稱之為中國算史之最。

 而這本書也是大明很多賬房先生必讀的書,在這個只能用算盤的時代,朱威憑藉腦子,想要在這茫茫數字中贏過那些賬房,無疑是痴人說夢,好在朱威本身也是沒有這樣的想法的,他只看近三十年的稅收統計,還有近十年的戶籍人數變化而已。

 朱威心中對商稅這件事,看的很重,卻也知道很難,甚至大概率會失敗,雖說大明的國策是重農抑商,可是在這等官員都沒辦法靠俸祿維持一家老小生活的時候,商人的財富讓他們眼紅,而後就是官商勾結了,進而就是官商一體,從官商勾結到官商一體,大明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

 他們只在乎自己能在朝政中謀取到多少的利益,對朝政的貢獻多少並不重要。在制約皇權與左右皇權中,地位與權力步步高昇才是文官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