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什麼時候打日本(第2頁)

 “李俊兄弟一路辛苦了,此行看來是收穫頗豐。”王燁道。

 “也不算多豐,不過是賺了一千二百萬貫罷了~”李俊謙虛道。

 場面一靜。

 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一千二百萬貫!

 還不過···

 所以這話沒法接,就是王燁一時也有些愣住。

 要知道王韓氏當初上山,帶來的二百萬貫,基本上就算是梁山快速發展的啟動資金了。

 所以一千二百萬貫是什麼概念?

 簡單理解就是梁山如今十萬大軍10年的軍餉,呃,這個是隻計算軍餉,而不包括另外的花費,但是

算下來,也足夠養活這十萬大軍至少三年的時間。

 蕭嘉穗曾經計算過,平均一個梁山正卒,一年軍餉、衣食、盔甲維護,其他零散花銷,算下來也就是三十五貫到四十貫之間。

 當然這是甲冑馬匹別人“友情贊助”情況下算出來的。

 就是算上越來越龐大的官吏體系,那也大略夠梁山兩年花銷的。

 所以這真的是好大一筆錢~

 “李兄真的是給我一個好大的驚喜。”王燁半晌才回過神。

 “哈哈,原來寨主也是這般看人下菜碟兒的,之前還李俊兄弟呢,這轉眼就李兄了。”李俊打趣道。

 “哈哈~”

 ··· ···

 一陣接風宴也是慶功宴自是不提。

 問清楚了,一大半是打劫所得,另一部分是找到了個香料島,島上都是香料,而香料在大宋很貴~

 有錢了,有錢了,不知道怎麼花,所以~

 先吃一頓大的。

 宴請的不僅僅是李俊,也是海軍一團,然後想著其他人也不能虧待了,就擴展到了整個梁山軍政體系十多萬人了。

 這次李俊是萬萬不敢再領這個功勞了,只說王燁得女,大宴賓客~

 有錢有可能也是煩惱。

 實際上梁山財政一直都還算富裕,因為百姓分田畝分的多,大部分百姓也是沒有減免賦稅的,就只算人頭稅,梁山一年也有一百大幾十萬貫的收入。

 然後就是田畝稅收,梁山治下四口之家,大概能分田二十畝,人均田畝稅收是三貫多些到四貫,也就是治下兩百萬百姓的話,理論稅收有七八百萬貫的。

 當然現在兩百萬百姓還是一個規劃。

 但是跟人頭稅合在一起還是有八百萬的,簡單算下,梁山如今大概一半的收入,都是在養著十萬大軍的,這還是不計算鍛冶廠、船塢、養馬場等方向的投入。

 如果再算上頭領開支,各種福利,佔比更高。

 當然梁山的收入還有一部分就是官營的買賣,香皂、酒和鹽的專賣就不說了,如今還加了鐵器農具專賣,傢俱、水泥、磚窯、大宗商品貿易等等~

 這部分的收入也很高,當然投入也大,所以利潤不高,主要是僱傭的百姓,自然是要給工錢的,算是計劃經濟的一種。

 對比大宋,為什麼梁山簡單粗暴的稅制可以產生這麼個結果?

 無他,就是梁山治下田畝多。

 生產資料豐富,這個民族又慣常是吃苦耐勞的,所以自然就百姓富裕,梁山稅收也還不錯。

 如果不考慮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話,基本是一種收支基本平衡的健康稅收狀態。

 所以說如果~

 梁山如今在建設的城池有兩座,田州城(大田)和邱州城(大邱)以及規劃中的漢城(首爾),還有馮瓚提議準備規劃的遼東半島蘇州擴建規劃~

 那端的是花錢如流水一般。

 也就是俘虜的高麗士卒多,都是免費勞動力,不然的話,梁山財政根本扛不住。

 這些不是常規支出,當然李俊帶來的也是計劃外的收入。

 原本因為過年發個年終獎只剩六百多萬貫的梁山府庫,瞬間就富裕了。

 關於李俊的還有海軍一團的封賞且不提,只說這麼一大筆錢入庫,那王燁這裡是瞬間熱鬧了許多。

 到六月初五,陸續有~

 蔣興祖送來的《廣州治下漢城建設必要性及可行性論述疏》;

 蔣敬送來的《關於進一步擴大濟州島職能基礎設施綱要》;

 韓浩送來的《關於加快邱州城建設以輻射管理慶尚道論述》;

 呂好問送來的《清州水利、農田、道路建設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