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 作品

第253章 如此便仰仗趙兄大才了(第2頁)

 “高麗立國百年,他們覺得自己把城中貴重的金銀銅錢,這些大部分都帶走,然後就富裕了?這種財富觀有些狹窄,當然,不是說貴金屬不是財富,搶來的金銀一樣可以換來糧食,咱們梁山就是靠搶劫發家的。”

 “只是有些財富,他們忽略了罷了,高麗多山,還是個半島,山上的百年樹木和野山參不是財富嗎?海洋中的魚蝦蟹不是財富嗎?甚至那些石頭,不也是財富嗎?”

 “哪怕這些財富一時不能變

成銅錢,咱們還有這城池,一座城池本身就是巨大的財富,咱們如今在建的有大田、大邱兩座城池,趙兄應該深有感觸。”

 趙鼎點點頭,花費的都是錢啊。

 “咱們這次打下的城池,城中富戶跑了,就是普通百姓,也大多避難去了。可謂十室九空,這可就都是無主的房子,咱們濟州島多的是磚瓦匠,修修補補,都是梁山房產。”

 “都督此言甚善,只是這房舍如何換錢?”趙鼎問道,如今最富裕的濟州島百姓,有近三十萬,他們是有房屋的,都是自建房,怎麼願意跑到這廣州城買房?

 甚至說離最近的羅州城他們都不願意去。

 “這就牽扯的比較多了,我隨便說說,你且先聽聽,以後咱們再詳細聊。”

 趙鼎點點頭,實際這個以後,已經很近了。

 廣州城既下,後面到高麗都城開城都是一馬平川,梁山有騎兵優勢,這仗後面不難打,所以自然就要開始研究怎麼治理了。

 面對如今趾高氣揚的各軍頭領,趙鼎一向淡定從容,從來不像蔣興祖那般跟人動輒爭執。

 馬上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早晚要轉到治天下的嗎,到時候自然有揚眉吐氣的時候。

 所以今天王燁說的就很重要了,甚至可以說是治天下的綱領,比如剛剛隨口說的,實際就是王燁認為稅收不能加,這就是很重要的執政綱領。

 “當先一點,就是濟州島終歸是島,它如今重要,是因為濟州島還承擔著跟大宋的經濟往來貿易,從濟州島到富裕的江南西路和兩浙路,這商貿往來,濟州島自然富裕。”

 “但隨著咱們在半島站穩腳跟,濟州島的地位會越來越低,島終歸是比不上半島這般地方寬廣,而且有時候還有颱風,咱們重心早晚會挪到半島來的。”

 實際上,如今梁山過百萬百姓,除了濟州島安置的,大部分是集中在全南平原和洛東江平原的,也就是光州以南羅州以北的平原處,以及晉州周邊平原上的。

 “而隨著半島上安置的百姓越來越多,這城池自然就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繁華,就像如今羅州城,百姓就住滿了。”

 “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必然趨勢,兩畝田就可以養一個人,但是一個人可以操持十畝田地,這自然就會誕生城鎮百姓。大宋如今也是,因為占城稻的推廣,江南和湖廣之地產糧多了,才能養起東京城這般龐然大物。”

 趙鼎點點頭,這個寨主雖然看樣子讀書不是很多的樣子,但是很多道理是看的比較明白的。

 “以上都不重要,主要是是想說,城裡的房子早晚是賣的出去的,趙兄不要擔心。”

 “那邊這般等著?”趙鼎問道,王燁說的,都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發展規律,也就是等農民自然朝著城鎮聚集。

 “當然也可以悄悄的推一把。”王燁笑了笑,笑的缺德帶冒煙。

 “怎麼推?”趙鼎問道,看樣子王燁很懂這個問題。

 “方法很多,這社會嗎,總是有很多矛盾的,也有很多需求,咱們以前一窮二白,只有如何吃飽一個煩惱,吃飽飯之後,這煩惱的事情多了去了,比如婚配問題。”

 “娶妻和房子有什麼關係?”趙鼎還是不明白。

 “嘿嘿,這你就不懂了。”王燁說道,沒房子娶個屁的媳婦,你這就是明顯跟不上時代潮流。

 “咱們梁山如今娶妻也分三六九等,一等的就是門當戶對的,就都是河北災民來的,或者投山的百姓。當然這部分百姓因為咱們是土匪山寨,慣常是男多女少,適齡的女子極少。”

 “然後就是江南拐回來的,再然後才是高麗女子,這就是吃飽飯以後慣出來的毛病。”趙鼎道,對這種吃飽飯就開始娶媳婦都挑挑揀揀的,趙鼎是看不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