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飛鷹 作品

第307章 306雷氏天外飛劍(為1高山流水1(第2頁)

 齊浩偉一邊天理修士人數雖少,但外圍還有大唐修士。

 張紫茵這時言道:“李先生,就我所知,你並非理學一脈傳承,這些年在偽明一朝,因上無得勢坐師幫扶,故而一直鬱郁不得志,眼下又是何苦?”

 那姓李的明廷官員不屑地看了張紫茵、齊浩偉一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有聖天子臨朝,國泰民安,便是萬世之幸。”

 他視線掃過張紫茵周圍大唐修士,忽然嘿嘿冷笑起來:“先前聽他們稱呼你郡主,伱是偽唐宗室?就本官所知,你們這是還有古時五姓七望者,他們跟你們宗室,跟你們偽唐女帝之間,一直居心叵測吧?你們又如何能懂我大明養士報國的拳拳忠君之情?”

 張紫茵聞言並不動怒,只是看一旁齊浩偉一眼。

 齊浩偉同樣平靜:“李大人你拳拳之心,末將一貫欽佩,但天理中,並不是每個人都如你一般想。

 秦武將軍,李大人你也認識,他率所部,大都力戰而亡。

 之所以如此,皆因古海盲目冒進求戰心切,方才導致大軍前後脫節,身陷險境。

 而其後突圍時,古海更坐視秦將軍所部孤軍深入,他不予策應,反而只攜少量心腹潛藏獨自謀求脫身,終導致中軍大亂的下場……”

 對面那姓李的明廷官員雙目炯炯,斷然喝道:“你不必再說,此事陛下和朝中幾位閣老自然會有聖斷,賞罰分明!”

 齊浩偉深深一嘆:“當真如此麼?你我皆知,古廣瀚是宋閣老高足,而我們和秦武……”

 說著,他連連搖頭。

 對面那李姓官員大罵:“亂臣賊子,休得多言!本官今日縱使亡於你刀下,也定要你陪葬!”

 同他一起的天理修士,部分如他一樣憤怒激昂,部分則心神動搖。

 但這些天理修士,沒有選擇像齊浩偉等人一樣投降。

 和齊浩偉一道者,大都沒有或少有親族家眷顧慮。

 而對面的人,雖然也不是理學一脈修士,但大都有親族家眷在天理,這時縱使心中有想法,卻也不敢付諸實際。

 到頭來,大多數人終究是血流成河,隨海浪而去的結果。

 …………………

 被齊浩偉抨擊的古海古大人,此刻心情同樣極為糟糕。

 他帶著幾名親隨,低調行事,成功突出重圍。

 但卻因此被隔在外圍,距離返回天理的虛空門戶頗為遙遠。

 想要前往那裡,需要再重新跨越大唐修士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圈。

 而且大唐修士當前正不斷搜捕清剿天理這邊的漏網之魚。

 七重天理學大儒,已經是天理明廷吳黨骨幹人物甚至核心人物的古海,更是唐廷帝室著重搜捕的大魚。

 所以古大人當前面對的局面,想回天理,容易自投羅網。

 欲要另尋路徑離開大唐人間,同樣不易,危險重重。

 “秦武統軍無方,作戰不利,以致有今日之敗,本官回朝後一定要參他一本!”古海咬牙切齒。

 他身旁一個身著大明五品官府的中年男子輕聲道:“大人勿憂,閣老在朝,定會為大人分說,此戰大人殫心竭慮,身先士卒,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

 古海神情稍霽,但目光仍凝重。

 今日戰事不利,可能會動搖吳黨在朝中地位。

 他的老師自然絕不容許類似事情發生。

 雖然有秦武等人背鍋,但局面仍不穩當。

 他和宋閣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倒不擔心老師放棄自己。

 但想要應對贛黨、楚黨的攻訐,實非易事。

 單獨秦武等武人,未必能背動這口鍋。

 他古海當前難以返回天理,即便有宋閣老維護,如果時間久了一直如此,天理那邊會是什麼情況,就不好說了。

 退一萬步講,今日之戰他不會被追究,但飄零在外時間久了,等他再回去時,未必就能有他立足之地,很可能被髮去冷衙門。

 可恨這趟出來前,他本是局面大好,已經領先黃天等人。

 只等這一戰大勝,回朝後便可成功更進一步。

 而現在,這一切全落空不說,自身甚至還面臨危險。

 一想到這裡,古海便更恨秦武、齊浩偉等人。

 他尚不知齊浩偉歸降大唐一事,否則反而要鬆一口氣,慶幸多了個更合適背鍋的人。

 但即便那樣,古海當前也要先考慮自己如何返回天理,以及如何為自身挽回局面的問題。

 “準備祭禮,先吸引調動偽唐中人來此,我們再行瞞天過海之策,從前方穿過去。”

 古海吩咐下去,隨從當即開始著手準備,然後他本人親自主持。

 夜色尚未褪去,但濃墨黑氣在夜空中更加深邃晦暗,將周邊一起籠罩。

 祭禮作用下,頓時動盪四方靈氣。

 有大唐修士察覺這邊變化,當即靠近趕來。

 古海等人則趁此機會,早早遠離祭禮所在這片海域,然後意圖從前方繞行,趕往大海上返回天理的虛空“門戶”。

 初時順利,但走著走著,作為先前祭禮主持者的古海忽然察覺不對。

 他轉頭看去,就見祭禮所生濃墨黑氣擴散之際,同海水下的某處存在起了衝突,發生碰撞。

 海底,似有一塊礁岩受到濃墨黑氣衝擊,活了過來。

 “嗯?”古海頓時目光一凝。

 作為七重天大儒,他修行上眼力是有的,頓時分辨出那是一件道家法寶。

 法寶化生息壤真意,衍化土黃靈光,模擬海底礁岩,彷彿與之化為一體。

 有道門修士藉此掩護,藏於海底。

 先前藏得尚安穩,只是此刻古海剛好發動祭禮,黑氣擴張下,那法寶被迫防禦,以致露了相。

 待在這裡的人,自然便是楚昆。

 楚昆心中也暗道晦氣。

 他此前或伏或行,一直隱藏得不錯,還撈了些小機緣,收穫頗豐。

 哪曾想臨了臨了最後關頭卻破了功。

 古海看見一身深紅道袍的楚昆,反而眼睛驟然一亮。

 龍虎山天師府的道士。

 眼下對於天理來說,這個群體頗為惹眼。

 在那方大明人間,在天理,龍虎山天師府已經基本成為歷史名詞。

 直到這次,他們先是被一個龍虎山女冠闖入天理,攪得雞犬不寧。

 好不容易將那女冠“擊退”,開始反攻大唐人間,結果又挨當頭一棒。

 另一個龍虎山道士,悍然斬殺吳黨高層大佬王奉。

 包括古海在內的整個吳黨上下,都因此而震動。

 先前古大人還惦記要尋找那個妖道,卻一直沒發現雷俊下落。

 直到天理敗局已定後,古海逃亡過程中,才偶然聽到一些傳言,提及雷俊原來因破除一處理學祭禮,遭到反噬,故而被鎮封在某片海域內。

 但雙方當下相距遙遠,古海又自顧不暇。

 而且聽說那片海域有七重天的佛門修士看守護法。

 古海雖不把七重天的僧人放在眼裡,但他眼下沒時間與之纏鬥。

 故而只能無奈放棄去尋雷俊麻煩。

 每每想起雷俊被鎮封,機會難得,他卻沒法過去,古海就耿耿於懷。

 而眼下碰上楚昆,則讓古海如獲至寶。

 雖說楚昆一身深紅道袍,不似雷俊、許元貞一樣是天師府高功長老。

 但只要他古海能將這個天師府授籙道士擒迴天理,便定然是大功一件。

 能否拿下龍虎山妖道,如今在天理明廷那邊,已經是一項立大功的硬指標。

 尤其是天理修士大敗虧輸的現在,古海自忖如果能擒殺楚昆回去,便足以讓老師宋閣老幫他運作,過變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