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 作品

第178章 新茶(2)(第2頁)

 “臣遵旨!”

 廣東的海關如今在帝國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西洋的商船萬里而來,停靠在廣州府。中華出產的各種貨物,源源不斷的裝船貨運。

 可其他海關不同,廣州當地還有著超強的製造力。本地出產的彩繪陶瓷,牆紙,布匹,瓷磚,地板,傢俱等幾乎是供不應求。

 如今掌管船政課稅司的,是被從應天府尹的位子上發落下去的陳德文。那人當年在京城做的不怎麼樣,可到了廣東之後。僅廣州一地的海關官銀,就比以前每年四百八十萬,增加到了六百多萬。

 老爺子當政時期,海關的船政課稅基本就是擺設。

 不單是廣東,各地海關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接待朝貢的藩國。藩國使節帶來的貨物,一概不予徵稅。

 而這些年,在朱允熥的授意和推行之下,商稅已經從可有可無變成了國之柱石。

 凡外國藩王所帶之貨,五成稅。其餘海商,皆兩成稅。

 外國人總是把華夏人當成大冤種,從洪武年開始,海外各國的商人們以當地國王朝貢的名義,把貨物運來販賣。而當地的官員也好,朝中那些文官們也好,為了大明朝的臉面居然不徵稅。

 其中幹得最勤快的就是以前高麗,他們滿載而來上貢的卻只有三瓜倆棗。不但販賣他們帶來的貨物,還把明朝的賞賜轉手就賣給西洋人。

 歷史上這種情況充斥著明清兩朝,高麗人一副孝子賢孫的模樣長期在京城設置辦事處,每年數次朝貢,得了賞賜之後轉手發賣,錢財充歸高麗的國庫。

 “你這個提議不錯!”朱允熥讚歎兩聲,接著說道,“由此可見,政務一事上,你也是能擔當得起來了!”說著,嘆息一聲,“你是朕的東宮舊人,若是知道上進,何愁不能入閣拜相?偏偏就這麼疲怠的性子!”

 解縉在旁一言不發。

 “你真應該去地方上歷練歷練!”朱允熥看他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皇上,臣最近帶著一眾翰林學士,在修改元史中的功臣列傳!臣是..........”解縉大驚失色,忙開口說道,“再說臣這些年一直跟文字打交道,地方的政務卻是不甚精通。臣做不好差事,自己丟人是小,若辜負了皇上的聖心,臣百死莫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