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章 造反還成了好事?(第2頁)

 他本來打算連夜趕到通州大營,組織兵馬揭竿而起。奈何他已經很久不習騎射,馬上的本領已經快沒了,實在是堅持不住了,只好在驛站睡下,等明日起來再說。

 京城內的多隆阿,回到了他的九門提督衙門,先是將自己的心腹手下召集了過來。

 這一召集不要緊,足足過了半個時辰人才來齊。而且一個個滿身酒氣,一看就是被人從窯子裡剛拽出來。

 看著眼前一個個充滿了流氓習氣的手下,多隆阿生氣的掀翻了眼前的桌子。怪不得皇上要對京營下手,換做自己當皇上也實在是看不下去!

 但此時已經沒有辦法了,自己已經踏上了造反這條路,便永遠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他安排這幾個心腹,親自帶人把守京城九門的防務,一兵一卒出入,都要向他彙報。

 圖裡深的手下一個個也不是吃素的,在京營九門的駐防部隊中,有很多個總領監察衙門的特工潛伏其中,對於平日裡根本見不到的這幾個多隆阿的心腹,如今卻破天荒的來到了城門樓子上,並且下令嚴格管控人員出入,他們便將這一異常情況彙報給了圖裡深,而圖裡深也第一時間將這消息傳遞給了張衝。

 此時的京城,暗流湧動,反觀另一邊豐臺大營的張衝,還在和陸軍官兵們進行會餐呢。

 張衝心中想的是,這鮑超真是神助攻,給了自己一個天大的好機會!

 張衝雖然看著整日無所事事,但其實他一刻也沒有他此番御駕親征的目的。

 來自後世的他當然明白,這些人本質上都是他大清的子民,可為什麼要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他的反呢,張衝總結出了三點原因:

 一、此時大清的政權還沒有真正做到“下鄉”。

 這個問題是華夏古代的一個通病,政權不下鄉,所以國家的基層就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大清的朝廷裡,最小的官就是縣太爺,而縣太爺平時既要負責政務,還要負責收稅,平時還要判兩個案子,老百姓有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要去找縣太爺處理,可縣太爺的衙門裡一共就那麼幾個人,很多事根本顧不上管。所以在鄉村裡很多事情便由當地的鄉紳來處理,而這種管理又缺乏約束力,變相的等於無人監管,這就導致“造反”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