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章 西洋觀察團


 履新後的曾國藩也並沒有閒下來。坐在新辦公室的他,心中一直在思考著“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幾個字的深刻內涵。他思來想去,就是想不明白我大清終究是在何處落後給了西方洋人,於是他命人將記錄了鴉片戰爭詳細過程的文檔全部取了出來,開始了仔細研究。這同樣也勾起了曾國藩的回憶。

 十年前的1840年,那時的曾國藩剛剛被授予翰林院檢討這一個小官職。也正是那一年,大清的海岸來了一群不速之客——大英海軍艦隊,漫天烏雲密佈,戰爭一觸即發!聽著坊市間洋人是怎麼欺辱我們同胞的傳言,正值壯年的曾國藩也感到憤怒無比,心中一片熱血翻湧,只恨自己不能親自上陣殺敵。

 當時的英吉利是世界上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而我們大清帝國,雖然號稱有著八十萬大軍,但實際上早已是軍事素質低下,作風紀律散漫,甚至軍隊缺額嚴重。而反觀英吉利得到軍隊,都是長期從事“侵略活動”的“老牌侵略者”,實戰經驗豐富,並且武器裝備比我們的大刀長矛,土槍土炮強了何止百倍千倍!甚至在他們的眼中,我們大清的戰艦,只不過是一堆笨重的木頭罷了!

 在這樣懸殊的差距下,大清軍隊自然而然的一敗再敗,沒有辦法,朝廷與英吉利帝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大清天朝上國的神話徹底被打破。

 一想到這些,曾國藩內心的熱血又被調動起來,洋人能行的,我們一定也行!

 突然,另外一個想法在曾國藩腦海中噴湧而出!

 其實十年前的這一場戰爭,並沒有打醒包括朝廷在內的大多數人!他們腦中並沒有一丁點改革的想法,更不要提對“蠻夷”學習了!如果大清繼續保持這樣一個狀態,那麼英吉利在大清佔了這麼大便宜,其他洋人國家怎能不眼紅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大清豈不是危矣?!

 曾國藩頓時被嚇出一身冷汗,怪不得皇上要如此大步子的推行改革,其實改革這東西就是一個不斷查漏補缺的過程,不該如此操之過急,現如今他已經徹底理解了張衝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