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水五四一 作品

第483章 供能結構(第2頁)

 這是相當適合環島同盟維持自己管理和統治的巨型艦船。

 這種以傳統大型木質艦船為基礎,增加浮空石改進成的艦船,省去了大量的設計和製造成本後——將所有的技術資源投入到了浮空石陣列上。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特殊的學院,而是隻能用同時代的其他研究設施來湊合一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高級研究單位...只能用領地裡的優秀人才的湊合一下。

 而季林這種直接從五級城市裡面抽人才\/抽血來補充自己領地知識分子的方案,更是進一步的縮短了他的人才培訓週期。

 領地使用的特製浮空艦摻和了大量技術重新設計...技術含量相較於環島同盟的天空航船更高。

 更快,資源利用率更高,更符合戰術場景。

 但是沒有辦法放大,沒有辦法進一步放大。

 小型引擎與大型引擎的框架結構不相同,兩者對能源以何種方式利用甚至都有區別。

 領地投入生產的浮空艦部隊。

 無論是運輸艦,還是改裝的炮艦,甚至是民用的運輸貨艦型號——都是基於最開始的‘通用性’海鷗裝甲運輸艦產生的‘改進型’。

 這種龍骨掛艙設計的極限就是三十米至五十米的艦船長度,再長,領地的材料學就要報警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59。

 59不管改成什麼型號,都會受限於它底盤所帶來的缺陷影響,一樣裝備的極限在設計時就已經被劃出。

 (我也是59.jpg)

 至於面前的這一大片浮空石地板,季林用裝上刺刀的步槍鈍擊地面,只是濺出一片碎石渣。

 帶是帶不回去的。

 這些大傢伙時速只有3km\/h,一天只能爬72公里...雖然考慮到絕對直線運輸相較於地面單位不算太慢,但相比小型的浮空艦就有些緩慢。

 也許這就是運載量交換來的代價吧。

 更大的質量也讓它們擁有更好的抗風性能,可以不用規避一些風流直接穿透前進。

 考慮到環島同盟的反應速度,自己可以邊控制著這臺半殘的天空航船向著外部駛去,邊讓隨艦的工程師隊伍進行技術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