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術木偶 作品

254、火箭精細化以及理論化的奠基(第2頁)

 ……

 “好了,別的不多說,先說正事。

 我想了想,咱們火箭彈的研發方向有2個,一是精準化,二是小型化。

 何為“精準化”就是在我們研發的現狀下,向精確打擊方面轉化。

 如今我們的火箭彈發射架十分簡陋,並不能很好的制導火箭彈的發射方向。

 在步槍上存在一個規律,同一顆子彈,用在長槍管裡比用在短槍管的打的更準一些。

 是以我想,能不能把咱們火箭彈的發射架做的再大再長一些,做成導軌式。

 這樣火箭彈在發射的瞬間就能順著導軌的方向前進,在命中率上能不能提高?”

 石錦堂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後世紅鵝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就是沿著這個思路發展的。

 輕量化火箭搭配大發射架,一根發射架上固定兩枚火箭彈。

 當然發展成“喀秋莎”必須配備大型載重卡車充當運載工具,以及發射架穩定器。

 “另外一個就是小型化,輕量化。

 根據炮兵膛線原理,我們能不能給我們的火箭彈也用上膛線?

 做出帶膛線的發射管,激發後一輪齊射,造成精確範圍打擊?”

 這個思路的原型來自紅鵝的m-14多管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採用無尾翼設計,發射管內刻設膛線,讓火箭炮管以螺旋形式發射,攻擊目標區域。

 這個研發方向也有借鑑,華國的107火箭炮。

 石錦堂的這兩個研發方向自然是正確的,但是對下面的研究員們而言,一時半會還不能那麼理解,他們還需要時間消化。

 看到大家都不出聲,齊林生怕冷場,忙發言:“那個石總,您提的方向我們大家需要時間消化整理思路,這次的會議是不是就到這裡了?”

 石錦堂搖了搖頭,“我還有個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在研發過程中不能是單純的做數據記錄,大家要試著提取其中蘊含的專業知識,形成理論。”

 這個要求對於現階段的炮兵營研發團隊來說並不難,因為石老闆在挑選這些人加入炮兵營的時候,他就已經著重要求這些人的理化素質了。

 從先遣營的炮兵連時期,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六個年頭了,他們這些人平時都自學過數理化知識。

 炮兵連成立初期,石錦堂親身上陣給他們講課,是以在數理化知識這方面,他們不比這時代的正規大學生差。

 以石錦堂穿越前的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水平,足以吊打這時代的頂尖理、化科學家。

 而石錦堂在數學方面的造詣也不比這時代的頂尖數學家差多少。

 是以石老闆這個名師帶出來的高徒素質不可能差,只是這些人很可能會有些不自知。

 是以石老闆才會在這次會議上著重提醒他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平凡。

 齊林一聽就有些著急了,“石總,我們這些人都是您從泥腿子中揀選出來的,按照您的教授搞研發是可以的,但是在理論方面我們真是沒什麼發現啊。”

 石錦堂呵呵一笑,“那我問你,以目前的萬戶-88式而言,你們的裝藥量是多少,高低射界多少,火箭彈初速多少,方向射界又是多少?”

 齊林一時愕然,“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