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第2頁)

 如今的上海城,乃是嘉靖年間修築,彼時倭寇侵襲東南沿海,沿海各州縣城池都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上海也不例外,城周九里,高八尺,開設東、南、西、北、小東、小南六門。

 上海本就是一座因為海貿而興起的商港城池,開埠通商之後商船往來頻繁、城池更為繁茂、織坊工坊更是如雨後春筍般長了出來,前來上海求活的流民百姓、商賈農戶絡繹不絕,海外商賈也有不少選擇在上海購地短居,上海的人口迅速暴漲,原本的城池自然也就滿足不了越來越多的人口的需求了。

 所以呈現在宋獻策眼前的上海,便如同一個巨大的工地一般,城內城外到處都是竹竿腳架和堆積如山的建築材料,圍繞著上海舊城,準備再建造一座更為寬廣的新城。

 “上海原有丁口十餘萬人,這兩年隨著上海開埠、商貿往來頻繁,附近的棉織工坊因此有興旺之態,不少百姓商賈前來求活,如今上海常居的丁口,估計有三十餘萬人上下!”祁彪佳和宋獻策同坐一輛馬車,向透過車窗觀察著上海的宋獻策解釋道:“原本的城池連商賈都裝不下,百姓流民只能自己在城外搭窩棚聚居,容易走水又容易疫病,上海不建新城是不行了。”

 祁彪佳掃了一眼一旁笑而不語的鄭鴻逵,繼續說道:“但宋掌院也知道殘明朝廷的情況,軍中的餉銀都快發不出來了,哪還有餘錢來支持上海建造新城?故而這建城的錢糧,皆來自於當地官紳豪商的捐助。”

 宋獻策朝鄭鴻逵瞥了一眼,微笑不語,祁彪佳等了一陣,面上有些尷尬,只能朝鄭鴻逵拱了拱手,繼續說道:“上海建城,鄭家協助不小,將近六成以上的錢糧物資乃是由鄭家出資捐助,若無鄭家幫忙,上海新城,是絕計修築不成的。”

 “祁巡撫這話說得有些大了……”宋獻策呵呵一笑:“對一府一縣來說,修城確實是件難事,但對一國來說卻並不難,我大熙如今就在江北重修揚州和淮安兩城,進度也還不錯,反正我是沒看到什麼困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