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第2頁)

 萬曆末年,東籲王朝重新統一併中興,時至今日,顯然前代英主給當今緬甸國王留下的豐厚遺產,讓他又有了向北擴張的野心,試圖趁中土內戰的時機,搶佔雲南的州縣。

 “緬甸,和我大熙早晚是要有一場滅國之戰的!”吳成語氣冷淡的說道:“南洋諸國碎成一地小國,對我大熙來說才是最好的局面,緬甸這樣疆域遼闊、政權穩定,還以軍功為榮、有擴張傳統的強國,若是遠在天邊自然無所謂,可近在眼前,那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了!”

 “但如今還不是和緬甸大規模開戰的時候.......”吳成又補了一句,緬甸不是小國,說滅就能滅得了的,雖然如今的緬甸和全盛時期相比國力下降不少,但要打一場滅國之戰,也需要牽扯巨量的資源和兵力,沒準中土相對平衡的局勢就會出現什麼變故。

 “面對這樣的強國,得一點一點的吃,想辦法削弱之,沒法畢其功於一役......”吳成用望遠鏡在地圖上掃視著:“此番緬軍入寇倒是個機會,咱們可以趁機為日後攻伐緬甸做些準備.......先將緬甸吃進去的前明的宣撫土司的地盤拆解出來再說!”

 大熙對西南的經營可以說是踩在大明的肩膀上,大明在西南的佈置,大熙幾乎通盤接收、只略作調整,天啟、崇禎年間的奢安之亂和沙普之亂,將雲南的土司政權也削弱了不少,連連戰亂中當地土司少民死傷無數,空出了大片土地。

 在歷史上,這些土地大多被衝入西南的大西軍佔據,數十萬大西軍進入雲南,徹底改變了雲南的人口結構,漢人在雲南至此佔據了民族主導地位,加之孫可望、吳三桂在雲南的經營,為之後滿清對雲南的改土歸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在這個時空裡,則是由大熙朝廷組織的大規模移民填充了雲南和西南各省的人口,湖廣、江西、河南等地,沒有像歷史上那樣在諸方勢力的反覆爭奪中遭受一場場兵災和屠殺,人口下降有限,因此存在著不少失地農戶和災民需要安置,大熙便將他們組織起來,參考明代衛所的方式,在西南諸省設置了一個個屯墾區,遷移漢民屯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