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章(第2頁)

 街壘後噴發的銃彈如雨點般飛射而來,在盾車擋板和土袋上打出噼裡啪啦的響聲,清軍也不是傻子,看到街壘後的火銃和輕炮,便將之前用來掩護挖壕和攻城的盾車都搬進了城內,正藍旗的包衣在前推著盾車,後列是人人持弓的餘丁,再後方便是身披重甲的甲兵,沿著街道從四面八方向著揚州內城圍攻而去。

 明軍在街壘上的戰鬥幾乎完全被清軍壓制,他們中有不少是剛剛從義勇提拔上來的兵卒,技戰術水平和裝備低下,軍紀也算不得嚴苛,全靠一腔血勇作戰,而正藍旗雖然戰心不堅,但好歹日日勤練的強軍底子還在,即便是餘丁也能射得一手好箭,進抵至街壘三十餘步的距離,便用弓箭亂射,街壘後的明軍連頭都不敢冒。

 兩側屋頂上的明軍則留給了甲兵招呼,屋頂上沒有遮掩的地方,正藍旗的甲兵人人善射,本來準備居高臨下給予進攻的清軍打擊的明軍將士反倒傷亡慘重,只能趴在另一側的屋頂,奮力向街道上投擲震天雷,但清軍自然不會白白捱打,搬來不少竹梯爬上屋頂,一面驅散屋頂上的明軍,一面居高臨下點殺街壘後的明軍將士。

 但突破了街壘不代表清軍就控制了這條街道,孫傳庭將大量的揚州的義勇分為數十人一隊,駐紮在街壘附近的房屋之中,用來輔助街壘守禦、夾擊攻擊的清軍,這些義勇基本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技戰術大多是這些日子臨時在戰場上學習的。

 四五個身披重甲的正藍旗甲兵衝進房屋之中,便能對屋內的義勇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他們持盾披甲、亂砍亂殺,屋內義勇只有用砍掉了大半木柄的三眼銃近距離的轟擊才能給他們造成一些傷害,有些機靈的義勇見街壘失守,便早早逃到高層、用各式雜物堵住樓梯與清軍對射,更多的則慌忙逃離屋內。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失去了戰鬥力,這些義勇都是揚州本地人,對揚州的大街小巷很是熟悉,逃散之後便各自前往預設的地點集合,然後再視情況或去下一道街壘、或重新回到之前駐守的屋內、像同袍一樣用雜物堵塞樓梯口,躲在高層朝前進的清軍發銃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