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第2頁)

 “火器時代下的步兵軍陣,有些殊途同歸的意思!”吳成感概了一句,繼續觀察著葡萄牙駐軍的操演,軍官則不停呼喊著各種口令,火銃手隨著軍官的口令整齊發射,軍陣變換也隨著軍官口令而行動。

 “葡萄牙的火器兵,用的也大抵是三段擊的法子。”吳成心中默唸著,三段擊簡而言之就是第一排射擊、二三排裝彈,其實是源自宋代三疊陣的弩陣戰法,是明軍火銃手的基本戰術之一,但明軍火銃手大多缺乏訓練,臨敵亂射亂放,到如今三段擊反倒是大熙和東虜的烏真超哈用得比較多。

 大熙軍在三段擊的基礎上還衍伸出輪射的戰術,和後世滿清的九進十連還戰術類似,一列射完,或後退、或原地不動,後列再上前補位射擊,輪射不止、火力連綿不絕。

 但這種戰術對士兵的紀律要求極高、對火銃手的安全輸出環境也要求極高,一列出錯,整個軍陣都會混亂起來,直到今天,哪怕是在大熙軍的老兵之中,還會出現輪射前進時後排戰士擊中前排戰士後退的戰士的情況,輪射交替之時也是火銃陣列最脆弱的時候,若無堅定的步兵或者能快速補位的騎兵掩護,被人衝進陣裡只有潰敗一個結局。

 “我中土軍隊,無論是我大熙、大明還是東虜,大多是以鼓樂號角傳令,佐以旗幟,泰西諸國,似乎更傾向於以軍官以口令傳令為主?”吳成皺了皺眉,以軍官口令傳令,除非整支軍隊的素養都普遍較高,能迅速理解軍官軍令,而且通訊條件還要有一定的保障。

 大熙軍基層建設堅持了這麼長的時間,單單是給戰士掃盲了花費了不少心思,直到現在,能夠純粹靠軍官口令指揮的部隊也是極少數,吳成絕不相信西方的軍隊能在這個時代軍事素養甩開一貫重視基層建設的大熙軍一大截。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西方的軍隊,至少這些殖民地的駐軍,面對的戰爭規模並不大,軍隊規模小,人員組成就不會太複雜,不會出現口音、語言不通等問題,口令傳遞也比較順暢迅速,軍官指揮起來也不會顧此失彼,口令也不會被嘈雜的戰場聲響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