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第2頁)

 吳成笑著點點頭,坐到主座上,待宋獻策和肖文青落座,喝了口茶,說道:“肖先生,之前讓你來廬州前先去見一見梅老,你也知道是為了什麼事,這國號年號之事,我之前去信跟杜先生商議過,他的意思是,古來建國稱號,或用起兵之地為號,或用封號為號,漢唐宋皆如此,我等起自草莽,無封號可用,自然該用起兵成業之地為號。”

 “杜先生的意思是,以武鄉的武或山西的晉為國號,年號......”吳成頓了頓,臉上有些異樣的神色:“開國之君以武立國,又該暗和於我武鄉義軍之意,故當以‘隆武’為年號,但是本帥不怎麼滿意,我武鄉義軍不單單侷限於山西,當有囊括天下之志,以‘晉’、‘武’為國號未免促狹,‘隆武’這年號嘛......本帥總覺得不太吉利。”

 肖文青奇怪的掃了吳成一眼,點點頭,笑著問道:“不知宋先生有何建議?”

 吳成臉上尷尬的神色更濃,宋獻策哈哈一笑,捧著茶杯說道:“昔有劉伯溫讖語‘遇順而止’,加之我武鄉義軍順大道而行、應萬民之聲,正合了一個‘順’字,故而在下請吳帥取‘順’為國號。”

 “至於年號,在下為吳帥卜了一卦,選了個大好的年號——‘永昌’!”宋獻策瞥了一眼吳成,無奈的笑了笑:“可惜吳帥不喜歡,毫不猶豫的便否了。”

 肖文青笑了起來,朝吳成行了一禮:“既然如此,吳帥非得聽聽梅老的建議了,梅老建議,也是在下的意思。”

 肖文青用手指沾了些茶水在桌上寫下一個字,吳成和宋獻策上前一看,異口同聲的將那字唸了出來:“熙?”

 “正是‘熙’!”肖文青笑著解釋道:“梅老說,吳帥既然是奉孔孟大道而行,國號自然應當出自孔孟之言,以應大道,孔聖推崇三代之治,吳帥之新朝就該以三代為榜樣,三代賢君,以堯舜為首,但吳帥若自比堯舜,那便是妄自尊大,堯舜以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亦聖明之君,吳帥當以三王為榜樣,新朝,也當以大周治世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