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2頁)

 “伯父應該知道玉蜀黍(玉米),番薯(紅薯),馬鈴薯(土豆)等海上傳來的高產作物吧。”

 身為福建人黃景昉肯定聽過,要知道最早這些作物都是從福建傳進來的。

 不過黃景昉還是說道,

 “這些作物老夫是聽說過,但是北方和我們福建的天氣相差太大,也能種植?”

 這也許便是為什麼這些高產作物出現了這麼多年,還沒有大規模種植的原因,古人的視角侷限性太大。

 李適說道,

 “當然能,可能這些作物在北方的種植情況比福建還好。伯父你要是在北方推廣開來,必然名留青史。”

 名留青史的誘惑力對黃景昉很大,黃景昉當即更加重視起來,恨不得馬上開幹。

 只見李適繼續說道,

 “有兩人是這方面的專家,宋應星和宋應升兩兄弟,他們都是我大明的官員,伯父可以招攬他們來京師幫你主管這個項目。”

 “還有便是伯父你需要用你的關係在福建大量收購這些糧種,然後在京師附近慢慢推廣。”

 黃景昉聽得津津有味,但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可是這些事情不可能馬上見效,我們京師現有的糧食危機還沒有解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