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頁)

 崇禎不由再次淚流滿面啊,知音難尋,以前為何沒有發現這個李適如此有才能。

 其他大臣也只有尷尬的笑笑,不敢站出來反駁,反駁這是公開打皇帝的臉啊。現在皇帝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要下獄砍人。

 “我們讀歷史便知道,漢朝末年,隋朝末年,唐朝末年,元朝末年都是天災人禍不斷,外加財力崩潰,導致的滅亡。”

 “我們大明目前的狀態和他們當時的狀態何其相似也。”

 李適這句話一說,頓時大家一頭黑線,你的意思就是說我大明也緊隨其後?崇禎也開始面色再次不善起來。

 當然有的御史已經蠢蠢欲動,準備要彈劾李適了。

 李適懶得和他們扯皮,於是趕緊說道,

 “但是我們大明也有和他們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的末代皇帝都是昏庸無能,而我們的皇上卻是鮮有的明君。”

 蠢蠢欲動的御史們頓時閉上了嘴巴,心裡大罵李適無恥,居然把這等暴君說成鮮有的明主。

 也沒有哪個正直的大臣站出來呵斥李適的無恥媚上。

 現在已經是崇禎十五年了,有點抱負的大臣要不戰死沙場,要不被下獄,要不被崇禎皇帝的性格搞得從一腔熱血到萬念俱灰。

 而現在剩下的都是些什麼人?貪戀權位?碌碌無為?尸位素餐?

 這從崇禎十五年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就可以看出,崇禎十五年以後基本就沒有看到大臣們的大動作了,好像知道大明時日無多了。

 不過崇禎卻對李適的話心裡大加讚賞,只恨相逢太晚。

 崇禎心裡也是一直這樣認為的,自己是鮮有的明君,是來拯救大明,中興大明的,奈何群臣不給力啊。

 同時崇禎更加期待李適接下來的話。

 而其他大臣心裡卻開始鄙視李適起來,不過是個諂媚小人,等皇帝看清你,估計就是一刀的事。

 李適很滿意自己控制了全場進度,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能在大明的朝堂上激揚文字揮斥方遒。

 “天災人禍不過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三百餘年前正是元朝末年,而再往前三百餘年正是五代時期,再往前三百年是隋朝末年,再往前三百年是晉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