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頁)

 旁觀者們目睹此景,心中防線瞬間崩潰,強烈的噁心感如同海浪般席捲而來,他們也隨之紛紛作嘔,天地間彷彿為之顛倒,人間變為煉獄。在這百二十人中,竟有一半以上的人相繼開始嘔吐不止,場面混亂而淒涼。

 守衛們察覺到異樣,驚慌失措地走出隊伍探查究竟,當他們看到眼前慘不忍睹的畫面時,無不愕然失色,臉上的肌肉因驚恐而緊繃。蔡鷹揚此時正站在馬車之上,他面色蒼白得如同一張毫無血色的宣紙,眼前的景象讓他痛心疾首,內心深處痛苦地自問:自己究竟犯下了何等滔天大罪,才遭受到如此非人的折磨!

 他望著那些扭曲的臉龐和蜷縮的身影,心中的哀痛如同巨石壓胸,卻無從發洩。周圍的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每一處細節都烙印著生活的艱辛與無奈,在絕望邊緣搖擺不定,面對殘酷現實只能選擇以最原始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悲憤與抗爭。這場突如其來的集體嘔吐事件,不僅昭示了

環境的惡劣,更揭示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所展現出的脆弱與堅韌並存的複雜面貌。

 夜色深沉,月光微弱如殘燭。未及眾人細思其境,水下卻陡生異變,一股莫名的悸動自手底襲來,彷彿有物在暗中悄然拱弄。蔡鷹揚本能地一把握住,入手之物滑膩且難以名狀,他眯眼湊近細看,不料此一看,魂魄幾乎離體而去,一條蛇赫然現於眼前,口銜一隻死鼠反覆撕咬。

 “蛇啊!這水中怎會有蛇!”蔡鷹揚驚恐萬狀,哀聲尖叫,倉促間將手中之蛇奮力擲出。未曾想這一擲力道過猛,那蛇竟如一道黑影直衝人群而去,緊接著便是一陣慘叫和撲通落水之聲響起。蛇的身影頻繁閃現,眾人無從判斷是否為同一條蛇作祟,個個面露惶恐,手腳無措,雖心中懼怕至極,卻又不敢輕易離水而立。究其原因,馬車之上尚有靖江帝的貼身護衛嚴密監視,以防任何可能危及陛下安全的意外發生。

 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恐慌與不安,學士們的眼神在火把搖曳的光影中閃爍不定,既有對未知危險的恐懼,又有對自身尊嚴掃地的羞愧。此時此刻,他們似乎成了砧板上的魚肉,任由命運擺佈,再無半分文人雅士的從容與風度。而林小風則站在一旁,臉上掛著一抹若有所思的笑容,彷彿一切盡在掌控之中,唯有他知曉這場鬧劇背後的真正意圖。

 湯天谷的雙手緊緊地抓著衣角,彷彿想要從這布料中汲取對抗恐懼的力量,他厲聲嘶吼,聲音在山谷間迴盪,充滿了無盡的絕望與悲憤。在他身旁,同僚們早已被那突如其來的蛇嚇得魂飛魄散,其中一人驚恐之下失足跌入了冰冷的水中。“李兄!不要拉住我!快放手!”這一聲尖叫如利刃劃破夜空,緊接著便是咕嚕嚕的水聲不絕於耳,“來人啊!救命啊!”

 四下侍衛見狀,皆知事態已至千鈞一髮之際,雖然心中萬分不願面對如此險境,卻仍毅然決然地縱身躍入了濁浪翻滾的河水中,他們奮力向掙扎求生的同僚游去,試圖將他們從死神手中奪回。

 此刻,蔡鷹揚立於岸邊,面色蒼白得如同月光下的霜雪,他的心猶如死灰一般沉寂,口中低聲呢喃:“李一豪誤我……”然而,在這生死攸關的一剎那,即使確實因李一豪的失誤而陷入困境,又能如何?世間之事,往往難以預料,一旦已然走到這般田地,便只能選擇硬起脖頸、挺直胸膛,即便前方是萬丈深淵,也絕不低頭,唯有以無比堅韌的決心去面對和挑戰命運的殘酷安排。

 周圍的一切都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中凝固,只有河水在月色下泛起的波紋無聲地訴說著剛才發生的驚心動魄。侍衛們的身影在水中時隱時現,每一次下沉又浮起都像是對生命執著的詠歎。湯天谷的眼眸裡滿是對未知危險的恐懼,但更多的則是對生存本能的堅決捍衛,他咬緊牙關,任憑汗水與淚水交織滑落,身體繃緊如弓弦,隨時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

 與此同時,那些尚未涉水的人們,包括蔡鷹揚在內,都被眼前的場景深深震撼。他們的臉上顯現出複雜的情感,既有對身處險境者的同情,也有對自己命運多舛的無奈嘆息。每個人的心頭都在問自己,如果換成自己處在同樣的情境之中,是否也能像那位奮不顧身的侍衛一樣,毫不猶豫地投入水中救人?

 直至夜色深沉,萬籟俱寂,眾人在歷經了漫長而痛苦的折磨後,方逐漸恢復些許氣力。水流依舊不息地衝刷著這片汙濁之地,那曾經漫溢的泔水如殘兵敗將般悄然退去,漸行漸遠。然而此刻,眾人的面色卻如同剛剛失去至親般蒼白無力,每一道目光都寫滿了哀傷與絕望。一人不慎跌入水中,隨之而來的是更多人被波及,他們身上的衣物緊緊裹挾著蛋、菜絲、油漬等各種不堪入目的汙穢。

 即使那些倖免於浸水之苦的人,也無法逃脫汙水濺身的命運,他們小心翼翼地挪動著身體,卻依然無處藏身。更有甚者,因心中那份對清白和體面最後的執著,竟然以汙水洗面,試圖洗淨臉上的泔水,可悲的是,這份掙扎在現實中顯得如此無力,往日的尊嚴與顏面頃刻間蕩然無存。

 面對這慘淡的景象,眾人彼此相望,心中默默安慰:既然每個人都已失去了顏面,那麼就等於沒有人在失顏。而在場的護衛們目睹此情此景,亦是目不忍視,內心深處不禁暗自思量:即便是身陷戰場,面臨生死抉擇,也不至於如此噁心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這場面,不僅讓學士們心寒,也讓那些原本冷酷無情的鐵血衛士為之動容。

 ···············································

 次日黎明,天邊泛起淡淡的魚肚白,早朝的儀式在宮城深處緩緩落幕。靖江帝,在晨光熹微中結束了冗長的議政,攜林小風等一眾臣僚,再度駕乘馬車踏上了皇宮石板鋪就的大道,朝著儀門的方向徐徐前行。此刻,眾人精神狀態已然頹靡至極,那是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疲憊,彷彿一夜之間被抽離了所有的活力與生機。

 然而,靖江帝與林小風等人並未察覺到這股異常的低迷氛圍,畢竟他們剛剛經歷了一段水中的煎熬。為了表達對先祖的虔誠和對國事的憂慮,他們於湖心亭前長跪一

日一夜,身體雖疲乏不堪、精氣神幾近耗竭,卻也認為這是常情使然,不足為奇。但當馬車在儀門前停穩,眾人下得馬來,那一張張蒼白的臉龐映入眼簾,尤其髮絲凌亂散落,失卻了往日的整潔與威嚴,不禁讓林小風心中湧起一絲疑雲。

 他打量著身邊的同僚,目光流轉,發現那些曾經挺拔如松的身形此刻竟顯得如此萎靡不振,猶如秋後的落葉般無力。林小風的眼神深邃而銳利,彷彿要穿透表面的平靜探究內裡的波瀾。李德賢向來心思細膩,一眼便看穿了林小風內心的揣測,但他並未言語,只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個含蓄而深沉的笑容,那笑容中包含了無盡的智慧與從容,似乎在暗示這一切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故事。

 李德賢的笑容彷彿一把無形的鑰匙,欲開啟這場無聲較量背後的謎團。林小風見狀,內心更是五味雜陳,他知道,這一夜一日的長跪不僅僅考驗的是他們的體力,更是一場關乎信仰與忠誠、權力與人心的博弈。太陽逐漸攀升高空,金黃的陽光灑落在眾人身上,卻無法驅散籠罩在心頭的陰霾,反而映襯出他們身心疲憊的現實。

 於是,在這片刻的靜默之中,林小風開始反思,他們在水中虔誠祈禱的背後,是否還有更為複雜的世態炎涼與人性糾葛?而靖江帝看似泰然處之的表情之下,又掩藏著怎樣的帝王心術與權謀算計?這些疑問如同一團亂麻,在他的腦海中交織纏繞,等待著在未來的時日裡一一揭曉。

 靖江帝面容冷峻,眉宇間透出帝王的威嚴與決斷,他環顧四周,那群仍沉浸在痛苦與疲憊中的學士們,徐徐開口道:“諸位卿家,此刻是否已有所醒悟?是選擇繼續跪於此地以表決心,抑或是隨朕一同返回皇宮呢?”言罷,目光落在了蔡鷹揚身上。只見蔡鷹揚面頰蒼白如紙,嘴唇裂開,聲音顫抖卻堅定無比地回應:“陛下,若我等之請未能得到您的恩准,臣等寧願死而不退!”靖江帝聞此言,面上並無波瀾,內心深處卻冷笑一聲:“即便你們全部在此喪命又有何妨?朕難道會因此而缺乏可用之人嗎?爾等這些舞文弄墨之士,竟自視甚高,真以為天下無人可替代你們不成?”其話語間,瀰漫著對這群學士虛偽面孔的嘲諷與對自身權威的絕對自信。

 帝朗聲而笑,其音洪亮且悠長,彷彿穿透了清晨的薄霧,直抵人心:“妙哉!諸位皆為我朝鐵骨錚錚之士,面對逆境而不屈,朕內心深感欣慰與嘉許!”言語間,他威嚴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臣子,隨即下令左右侍從:“速速取來那盛世薯,以供我眾愛卿果腹。他們個個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材,焉能因一時飢餓而損其身?”

 此時,積水雖已退至眾人的膝下,但溼氣依舊濃重,一內侍應聲而出,自馬車中穩步走下,手中捧著熱氣騰騰、散發著誘人香氣的烤盛世薯。他小心翼翼地涉水前行,將這份暖意傳遞到群臣之中,逐一發放。

 眾學士原本萎靡的精神,在盛世薯那特有的醇厚香味中逐漸甦醒,他們的眼神開始煥發出熠熠生機,彷彿這香甜的食物化作了一股無形的力量,正悄然填充他們的身心疲憊。此刻無人再有推辭之意,皆默默接過了那還帶著餘溫的烤薯,低首細嚼慢嚥,每一口都彷彿品味著世間難得的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