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2頁)

 林小風,這位胸懷天下、情繫黎民的忠良之臣,挺直脊樑立於巍峨朝堂之上。他的面容因憂慮而顯得更加肅穆,眼中滿是對國家社稷的深深掛念,彷彿承載了千萬百姓的期盼與哀愁。他沒有急於回應,而是選擇了一瞬的沉吟,讓每一句話都在心中醞釀,如同釀酒般越陳越醇。

 終於,他開口時,聲音如同洪鐘大呂,響徹整個殿堂:“陛下,我等若長久保持跪拜之姿,這不僅將耗損個人體力,更可能觸及到生命的根本,日積月累之下,傷及的不僅僅是個人筋骨,更是支撐這個國家運轉的一根根棟樑。試想,倘若朝堂上下,那些肩負江山社稷重任的大臣們因此而體弱多病,豈不是動搖了國之根本?進而影響到普天之下萬千百姓的生活繁衍,乃至國家的長遠安定?”

 此言甫一落地,猶如久旱後的雷霆,瞬息間在那莊重而沉寂的殿堂內炸開了一圈無形的漣漪,餘音迴盪於樑柱之間,激起滿室驚愕。眾人聞此直言不諱、鋒芒畢露之論調,彷彿被一股力量牽動,各自將目光紛紛投向角落裡的林小風,那一雙雙眸子裡,既有對林小風敢於直面權威、膽識超群的深深欽佩與讚賞,又交織著對其此舉可能引發的未知後

果的憂慮與揣測。

 靖江帝端坐龍椅之上,耳畔仍迴響著林小風那振聾發聵的話語,他微微側首,眉宇之間悄然掠過一抹深藏不露的失落與困惑,那是一抹只有最敏銳之人方能捕捉到的情緒波動。他的眼神猶如深淵般深邃,威嚴與疑問交織其中,熠熠生輝,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只見靖江帝的眼角微不可察地皺起,眉頭輕輕一擰,儘管語氣依舊保持著那份平和如水的帝王氣度,卻無處不透露出無法抗拒的天子威嚴。他指向林小風,聲音徐徐響起,如同金石交擊,質問道:“林卿此言何意?莫非是認為朕所定下的禮儀規矩有所偏頗,甚至暗指朕此舉實為失誤之舉不成?”

 面對著龍椅上威嚴的皇帝,林小風並未因那尖銳而凌厲的質問而顯現出絲毫畏縮之色,相反,他更加恭謹地垂下了頭顱,猶如一株堅韌的翠竹,在疾風驟雨中堅守其節。他的目光深邃而沉穩,答話時的語氣更是莊重且充滿敬意:“微臣決無半點冒犯聖心之意,只是懷揣對朝廷同僚以及天下萬千黎民百姓的深深關懷,憂慮這冗長繁複、刻板至極的跪拜儀式如同無聲無息的蠶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必將悄無聲息地成為消磨我朝英才精力的一大無形隱患。”

 在這莊嚴肅穆的大殿之內,滿室靜謐得彷彿能聽見空氣在金碧輝煌中流淌的聲音。就在此刻,林小風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打破了這份寧靜,他的話語如珠落玉盤,清脆而又懇切,迴盪在大殿每一個角落:“微臣斗膽請求陛下駕臨靳臨坊,那裡的泉水清澈透明,純淨無瑕,其浮力之大堪稱世間罕見。若陛下能夠移步此地舉行跪拜大禮,不僅禮儀莊重不失,更能使身心舒暢,減緩疲憊。如此一來,既能體現皇家體恤臣子之仁愛,又能彰顯我朝順應自然、崇尚和諧之理念。”

 這番言論甫一出口,便如雷霆萬鈞,石破天驚,瞬間令整個大殿陷入了異樣的寂靜之中。眾學士瞠目結舌,面面相覷,彼此的眼神交匯處,交織著驚訝、疑惑與不解的複雜情緒。他們或是緊皺眉頭,或是微微張口,卻都難以掩飾內心深處被林小風這一突如其來的提議所震撼的愕然之情,一時之間,竟無人敢於率先打破這沉默的氛圍。

 王景文,這位如同深潭般內斂而機智的人物,此刻正將他那雙閱盡滄桑的眼眸從滿目繁複、密密麻麻的奏摺上抬升起來。他的目光穿越了群臣熙攘的身影,悠長而又沉靜地停駐在林小風身上,猶如一道蘊含無盡智慧與深意的光束,其中既有對後輩卓越表現的讚許之意,又有對細節入微的審視之色。這目光中流淌的情感豐富至極,彷彿是一部未曾言說的歷史,在這一刻藉由眼神悄然傳達。

 此時,靖江帝聽聞林小風所提出的建議,臉色瞬息萬變,先是一抹愕然掠過面龐,短暫得如同冬日裡的一陣寒風拂過湖面,剎那間消失不見。緊接著,那愕然迅速被一抹會心的微笑取代,那笑聲宛如早春時節的和煦暖風輕輕吹過湖面,激起一層又一層漣漪,帶著皇家威嚴下的親和與睿智。

 靖江帝輕拍著手掌,動作雖輕微卻顯得尤為有力,讚賞之情顯而易見,溢於言表:“妙哉!林愛卿你所獻之策,實乃洞察秋毫,深深觸及朕的心絃。朕決定應你所請,即刻起駕前往靳臨坊!諸位愛卿們,你們也速速更換常服,莫要在街頭巷尾失了皇家的體面,讓人看了笑話去,要知道,我皇家的臉面便是天下百姓心中的一面鏡子。”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字字珠璣,其內涵既是對臣子們的鞭策,亦是對他們共同維護皇室尊嚴的期待。

 而在一側,白永元與其他幾位朝廷重臣並立,他們眼見那些因林小風一番言語而依舊伏地不起的學士們,內心的波瀾猶如春水拍岸,湧動著無盡的惋惜與無奈。他們不約而同地輕輕搖動著頭顱,沉重的嘆息聲在空氣中迴盪,彷彿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抹哀愁。這些朝臣的心裡暗自揣摩:這些人究竟何苦要與林小風硬碰硬呢?看林小風那般行事作風,雖表面看似毫無章法和底線,卻每每能在關鍵時刻出其不意,以獨特的方式制勝,實在是讓人難以捉摸透徹。

 圍繞在林小風周遭的諸位學士們,他們的眼神如同火炬燃燒著熊熊怒火,然而這股熾烈的情感尚未觸及到靳臨坊這塊地界所蘊含的真實危機。對於這群習慣了廟堂之高的學士來說,靳臨坊就如同一座禁忌之地,平日裡他們避之猶恐不及,決計不會輕易涉足半步。然而,世事難料,未過多時,眾人竟浩浩蕩蕩地踏上了通往靳臨坊的道路,沿途伴隨著他們的,是強裝出來的歡笑聲,那聲音隨著道路的曲折延伸,漸行漸遠,卻又似乎被大地緊緊吸附,無法消散。

 那笑容背後的表情,正如陰鬱的天空籠罩著厚重的烏雲,愈發顯得壓抑且沉痛。每一道目光、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笑聲的戛然而止,都凝聚著他們面對未知挑戰的忐忑與掙扎,以及對林小風這位神秘人物的複雜情感。在這場無聲的較量中,每一個人物的神態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宛如一幅生動的畫卷,將詩人式的細膩筆觸和深邃內涵展現得恰到好處。

 在通往外城的漫漫路途中,積水肆虐的程度讓人心驚膽戰,彷彿每邁出一步都像是在挑戰一片吞噬一切的沼澤。當他們歷經艱辛

,終於抵達那破敗不堪的靳臨坊時,每個人都瞠目結舌,臉上寫滿了震驚與困惑。眼前的畫面猶如一幅末世畫卷:汙水浩浩蕩蕩地流淌,滿目的殘垣斷壁浸泡其中,髒汙渾濁的水深已超過了車**半,若有人在此處屈膝下跪,恐怕轉瞬之間汙水就會沒過其胸口,淹沒至胸膛。

 昨夜狂風驟起,夾雜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整整持續了半宿,眾人原以為經過這一夜的洗禮,水位應有所回落,然而今日所見卻更勝昨日,恍如天地間所有的不公與悲苦,都匯聚在這片被水淹沒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種壓抑而絕望的氛圍。

 面對這番淒涼景象,林小風內心深處湧動著一股難以言表的情緒,他嘴角勾勒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心中暗自竊喜:“你們這些平日裡高談闊論,自詡清流的人兒,今日便睜大眼睛瞧瞧吧,看看李一豪治理下的地方到底是個什麼模樣!看看那些無辜百姓是如何在困苦中掙扎求生!”就在同一時刻,馬車內端坐著靖江帝,他徐徐探出身軀,一雙冷峻的眼眸掃視著群臣,話語如鐵石般鏗鏘有力:“你們就在這儀門之外長跪不起,直到李一豪的人頭懸掛在門樓上,讓你們看得清清楚楚,深深地反思之後再來與朕商議此事!”話語甫落,靖江帝毫不猶豫地策馬驅車,直奔公房而去。林小風等人緊緊跟隨,他們的腳步聲沉穩而又凝重,彷彿每一個步伐都在無聲地叩問著現實的殘酷和內心的良知。

 在這一剎那,群集於逼仄且顛簸不已的馬車車廂內的眾學士們,彷彿被命運的繩索緊緊捆綁在一起。他們的眼神空洞而迷茫,透過狹小的車窗縫隙,投向了那片瀰漫著渾濁波光的水面。這水面之上,各色雜物雜亂無章地漂浮,猶如一幅被撕裂、破碎不堪的畫卷,滿載著世間的破敗與荒涼。那從水面泛起的惡臭,濃烈得幾乎能凝結成實體,撲面而來,使得車廂內的學士們不得不紛紛掩鼻以抵禦其衝擊,竭力屏住呼吸,以防穢氣玷汙了心中那一方潔淨。

 在這番景象面前,那些腹藏詩書萬卷,平日裡崇尚氣節風骨的學士們,個個面色陰沉,心頭暗湧起一陣緊縮之感。他們在心底反覆權衡:若是身陷這齷齪至極的水中,被迫屈膝行禮,那麼所謂的斯文豈不是要被踐踏至塵埃?顏面何存?又如何面對自己一生苦讀研修所得的知識,以及那份高潔如蓮的志向?

 正當眾人猶疑不定,心境搖擺之時,忽地眼前出現了一幕震撼人心的畫面——李一豪的頭顱赫然出現在巍峨的儀門上方,血跡斑駁的臉龐如同一副凍結的哀歌,無聲卻又震懾人心。這殘酷而又醒目的警示瞬間化作一道鐵錘,重重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扉,讓原本動搖不決的情緒立刻迴歸到一種冷峻而堅定的狀態。兔死狐悲之情瞬息間瀰漫於車廂內外,那股混合著沉痛、憤慨與悲壯的氣息彷彿觸手可及,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在場學士的靈魂深處。